为《扶正祛邪》正名
“扶正”是扶持正气,“祛邪”是驱除邪气,“扶正”与“祛邪”是两个动宾短语。中医学把“扶正祛邪”两个短语并用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通过扶正而祛邪”,是从属句型,“扶正”是主语,“祛邪”是宾语,“扶正”与“祛邪”是因果关系;另一个解释是“既扶正又祛邪”,是两个短语并列句型,没有因果关系。
从医药方面分析,“实者泄之”就是泄实,“实”是病邪,“泄之”是祛邪之法。
“热者凉之”,用“凉药”驱除“热”邪,“热”气是邪,“凉之”就是祛邪之法;
“寒者温之”,这里“寒”又成为邪证,用温药驱除“寒气”,“温之”就是祛邪之法;
食物中毒用吐法,“吐”就是祛邪,靠扶正治不了。
古代汉语句型简单,没有标点符号,句读靠上下句连贯起来断句。
古代没有化学和微生物学,所以对“邪”的认识肤浅,把病因用一个’“邪“字概括,时至今日仍然固步自封,不得越过雷池一步,一本经念到底,没有分析过扶正中药里有多少是祛邪药,看一看下一跳!除了“四性五味”以外中药就没有别的性能了吗?植物的化学成分对植物本身是有什么用途,任何植物都有防身本领,不可以分析一下吗?本草纲目是前人经验的总结,后人不可以补充吗?过分强调扶正,中药的性能就没法充分发挥出来。
      李德敏  2010年3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