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植物都有与众不同的气味毫不奇怪。说植物产生气味是有其目的的倒有点意思,说植物利用气味同植物和动物进行信息交流就更有意思,简单化一些就叫做气味语言。 植物的气味语言大致上可以分为五种:邀请语言、警告语言、驱逐语言、求救语言和应答语言。植物释放气味化解周围的有害气体不能算作语言,因为它是对非生物物种进行的,不叫做语言,而只能称之为防御行为。                          什么叫做邀请语言呢?      虫媒花开放了,产生芳香的花香是要通告虫媒昆虫为其传播花粉,瓜果成熟了发出诱人的香味是为了让鸟类兽类吃其果实,瓜果中的种子会随粪便播撒到远处。为了使花更香,花朵的温度会升高。在一天之间,花香的浓度是变化着的,在虫媒昆虫活动时段里香味最浓,花香就是植物的“求偶素”。      瓜果熟了的时候才散发香味,告诉鸟兽快来吃果实,不成熟时是不香的,鸟兽不会进食,若进食就麻烦了,种子不成熟怎能繁育后代呢?瓜果的种子有个坚硬的果壳,使种子在动物的消化道内不被消化掉。 植物施行的是有偿服务,给传播花粉的昆虫花粉吃,给传播种子的鸟兽瓜果吃,互利互惠。                            什么叫警告语言?      植物散发出气味,好像在说:“我有毒,请勿靠近”。一部分动物就乖乖地走开了,一部分动物则不怕,“我能解你的毒”,照吃不误。所以,植物不能防一切动物,动物不能吃一切植物,植物和动物都得以生存下来。这种谁能吃谁的关系相当稳固。 也有一些昆虫是不理会这种警告的。植物还有一招。                              什么是驱赶语言? 一些昆虫对警告语言会置之不理,我行我素。怎么办?植物的茎叶被昆虫咬破之后,就发出更浓列的气味。人为地破坏植物的茎叶也有此种情况发生,这时的强烈气味叫驱赶语言,迫使昆虫停止进食。我们会发现有些黄瓜皮苦,就是昆虫爬过造成的。红薯、梨等多种瓜果被虫咬过的部位也苦,昆虫就停止进食。                            什么叫求救语言和应答语言呢?     植物的联防行为就叫求救和应答语言。     某些植物在遭到大量昆虫进攻时,它们会向周围的同种植物发出求救信号,周围植物闻到求救气味时,在自身未受侵犯时也发出驱赶气味,使昆虫被迫退却,这种未遭进攻而发出气味的行为叫应答语言。柳树就有这种智慧。      混交林(多树种树林)和杂草丛生的区域不会遭严重虫害,因为植物的混合警告语言对各种昆虫都有威慑力量。人工林和农作物往往是单品种植物,虫害就严重,当然这种现象不属于求救与应答语言。这仅表明昆虫靠气味辨食和植物靠气味驱虫。      利用植物的警告语言可以制成农药,将某种植物的浆液喷洒在另一种植物上,迷惑昆虫的嗅觉达到防    虫害的效果。使用得法,无毒农药就会变为现实。
               李德敏 2006.1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