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气味医学 > 文章资讯 > 学术理论 > 正文
抗生素使细菌产生抗药性和细菌传递抗药性
作者:气味医学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3/16

抗生素使细菌产生抗药性和细菌传递抗药性

问题的讨论

提要: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又能传递抗药性,使人菌之战的战况急转直下,引起一片惊慌。本文作者从气味学的角度分析这一问题,言简意骇。二十五年默默无闻的钻研,开辟出生命科学的新天地。值得一读。

 

抗生素是人菌之战的主力军,针剂用得最多,外用药内服药也有它,国外还广泛应用于饲料添加剂,人药兽药都离不开它。

1975年日本学者首次发现大肠杆菌对青霉素产生抗药性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警觉。四十多年间,抗生素的种类在不断增加,但哪种抗生素都没有逃脱细菌的对抗,而且是一种细菌可以对多种抗生素产生抗药性。新抗生素研制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抗药性产生的速度,一种新生素从研制到投入使用平均得十年,而细菌对新抗生素从接触到产生抗药性仅四个月,其速度比为三十比一。一旦一株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它可以传递给其它细菌,使之也产生抗药性。细菌之间不论直接接触与否都可以传递抗药性。

关于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但有一条是共同的,即产生抗药性不可避免,共同的对付办法是不滥用抗生素,若用必足量,务必全歼细菌,对于新的抗生素在一般情况下尽量不用,在其它抗生素使用无效之后再用它,留有第二梯队。无奈,最新的药效最强的万古霉素也产生了抗药性。于是世界流行病学大会1998年年会上,专家们惊呼:“二十一世纪将是传染病流行的年代,主要是获得了抗药性的细菌造成的。”肺结核已死灰复燃,肝炎在排队,甲、乙、丙、丁、戊、己、庚……

细菌能间接传递抗药性问题,很少见到对其原因的探讨(作者的视野有限,不敢说没有人发表文章)。这个问题,使细菌能产生抗药性更加可怕。一传十,十传百,产生抗药性不可避免,传递抗药性不可扼制,细菌造反了!哪里还有人类的好日子过。看来这个问题到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无人不关心抗生素的前途,因为人人都使用它。

作者是搞气味科学的,认为植物和微生物都有嗅觉,和人一样,凡生物都有呼吸,呼吸和嗅觉是同一器官。植物能有目的地有控制地发出气味,又能接收气味信息并作出反应,足以证明植物有嗅觉存在。

我们分析一下细菌会有哪些感觉器官。

动物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五种感觉器官,其中味觉和嗅觉是分辨化学物质性质的。细菌要分辨的营养物质与非营养物质,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这就排除了视觉、听觉和触觉,只有味觉和嗅觉才能判断。细菌获得抗药性之后能够传递给未获得抗药性的细菌。我通过观察证实,植物能通过产生气味和接收气味而传递信息,微生物会不会也如此呢?味觉靠直接接触才能感知,不能体外传递,这就排除了细菌用味觉间接传递抗药性的可能性。用空气隧道法所做的细菌传递抗药性试验,隔断隧道则不能传递,这也可以间接说明靠气味传递信息的可能性,假若细菌没有嗅觉味觉以外的其它感觉器官的话。产生气味的基础是物质,具有抗药性和未获抗药性的细菌的物质是有区别的,关键问题是要实验证实细菌有无感知气味的能力。作者愿和微生物专家共同验证这一问题。

解决了细菌靠什么识别营养物和传递抗药性的途径之后,要能阻止细菌产生抗药性才算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对于复合物的气味,人仅能感知而不能分析其成份,动物也不能,植物就靠复杂的次生代谢物保护了自己,动物的食性规律就说明了这一问题。

农药使昆虫产生抗药性在于成份单一。

抗生素使细菌产生抗药性也在于成份单一。

这是气味学的观点。这是我和我的一家人从事气味科学研究二十五年得到的收获。我们既不在大学,也不在科研院所,国内国际的学术会议也无缘参加,愿借本网的一角向社会进一言,以示对人类健康的关心,希望引起讨论。

                                                                李德敏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科研所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南街168号家属院3号楼2单1楼 电话:0710-3515449 E-mail:xfldm1936@163.com
    Copyright © 2006-2011 襄阳市襄城区清菁气味科研所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