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气味医学 > 文章资讯 > 学术理论 > 正文
征服细菌病毒的新理论新办法
作者:气味医学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3/16
 

征服细菌病毒的新理论新办法

摘要

人体细胞被破坏是生病的主因;

能破坏细胞的是毒物、致病微生物和物理因素;

利用毒物腐蚀人体细胞是致病微生物的进攻手段;

解毒中药能征服一切致病微生物。

关键词:毒物 中毒 解毒。

 

什么是毒?对生物的生理功能有破坏或干扰的物质就称毒。狭义的毒专指对人,广义的毒包括对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同是动物或植物,因门类不同,毒的概念仍有很大差异。对同一生物体,毒物还有量的界线。

什么是中毒?毒物进入生物体后引起病理变化称中毒。微生物侵犯人体而引起病理变化是感染而不叫中毒。

什么为解毒?化解毒物的办法叫解毒。

人的致病诸因素中,病菌(包括病毒)占第一位,中毒次之,物理因素占第三位,还有精神、心理和遗传等因素。受篇幅所限,本文只谈病菌感染。

病毒分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人类病毒,还有侵犯细菌的病毒。

细菌分腐生菌和寄生菌两大类。腐生菌只分解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寄生菌又分为非致病菌和致病菌,还有条件致病菌。

致病菌和非致病菌的重要分野在于它们吸收营养的方式不同,非致病菌吸收细胞外的物质,致病菌则吸收细胞内的物质,必须腐蚀细胞才能获得。

病毒有特定的宿主细胞,利用基因“嫁接”繁殖后代。

细菌腐蚀细胞靠它的膜蛋白,病毒钻入宿主细胞也靠它的膜蛋白。破坏它们的膜蛋白使之不能吸附和分解细胞膜蛋白,它们就不能存活,更不能致病。从某种意义上讲,破坏细菌或病毒的膜蛋白使之失去生理活性也叫“解毒”。

什么是生命?恩格斯给生命下的定义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方式。

蛋白质是一种活性物质,是一切生命共有的,它由数十种氨基酸按特定顺序排列而成,生物的特异性表现在氨基酸的排序问题上。固定的排序叫遗传,排序的改变称变异,变异可体现出生物进化,也表示退化或病态。能改变排序的物质叫生物活性物质,毒物和病毒是生物活性最强的物质。能使细菌的膜蛋白变性的物质称之为消毒剂或抗生素。能使病毒的外壳蛋白变性的物质叫抗病毒药,抗生素和抗病毒药合称抗微生物药。

淀粉是高能量食物,被淀粉酶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热能供人体活动,蛋白质是高营养物质,被酶分解后供细胞吸收,转化成人体的组织成份。

人体产生的蛋白酶与细菌病毒的膜(外壳)蛋白都是能分解蛋白质的物质,区别在于所分解的蛋白质不同。找出一种只分解细菌与病毒的膜蛋白而不分解人和动物的蛋白的物质是科技界的共同使命,是医学工作者的最高理想。酶的研究给药学工作者以有益的启示。

致病微生物就是“酶学专家”,植物也是酶学专家,前者是攻击型的,后者是防御型。植物产生种类繁多的次生代谢物和生物碱、生物酸、苷类、酮类、醌、苯、烯、蒽、萜、香豆素、挥发油皂、醇等大类,每类又有难以计数的分类。它们的主要作用是防动物和微生物伤害,次生代谢物对动物的各种消化酶有破坏作用。

研究植物的次生代谢物,从中找到破坏微生物膜蛋白的物质是一个极其繁重的任务,有没有捷径可寻呢?

这就要独辟蹊径。气味学给人们开辟了一个捷径。动物用嗅觉辨别食物与毒物,嗅觉是生命的守护神,气味是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三界的共同语言,用植物的气味特征可以找到杀虫剂和灭微生物药。用气味辨毒最准确,生物界都在利用,为什么人类不用?以气味特征很容易找到防腐灭菌最佳的植物,用这些植物组合成中药可以杀灭体内体外的一切致病微生物,对人和动物完全无毒,一举成为理想的消毒剂和抗感染药。使用此药治病,不必分析病原微生物的种类,简化了诊病程序,适用于不明病因的突发性流行病。

将感染性疾病理解为中了微生物之毒,用解毒药杀灭微生物是医学的新理论新方法,是气味学的新观点,是创新中药。更深入更详细的解释在www.zycx.net网站上。

 

                李德敏  2007-7-28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科研所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南街168号家属院3号楼2单1楼 电话:0710-3515449 E-mail:xfldm1936@163.com
    Copyright © 2006-2011 襄阳市襄城区清菁气味科研所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