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地球一个清新
-李德敏和他的“异味消”及气味学
 
                                 本报通讯员 王水禄 胡立华
 
一种刺鼻的烧头发气味,当喷洒过一种绛红色的药液后,怪味即消,代之而来的是一股幽幽清香,令人有置身于山水田园的清新,爽快之感,不久前,笔者目睹并经历了这一试验,深为这种“魔水”的威力而折服,更为发明这种取名“异味消”纯植物制剂的李德敏老人在气味学研究上的孜孜探索精神所感动。
 
绛红色的诱惑
1975年的夏天,根据马王堆一号墓的开掘情况拍成的电影在湖北枣阳湖北振动器厂放映,观众中有个叫李德敏的中年人,看完电影他被祖国如此灿烂的文化瑰宝所折服,是什么魔法能使这具千年女尸不腐呢?是墓室密封的缘故吗?要使一具尸体保持近2000年不变,仅靠古代的木炭加白泥膏的密封术是根本不可能的,是风水宝地之故吗?这纯属子虚乌有,“对,一定是女尸棺木中那种绛红色的棺液在起作用,而且,这种液体绝对不是现在的化学防腐剂,而是祖国传统医学中的中草药。”李德敏为自己产生这样的假定而激动不已。
试验开始了。他根据医书,从药铺买回具有杀菌作用的中草药用水浸泡,找到些盆盆罐罐将剩菜剩饭装入其中,然后用药液浸湿纱布,盖在食物上面作对比试验。就这样,药一批一批地买,食物一批一批地试,三年间,李德敏几乎把医书中所有的杀菌草药全用遍了,仍没有达到理想的防腐效果。
马王堆女尸的绛红色棺液是客观存在的,而医书所收的草药却不能达到防腐效果,可见,这种草药一定还躲在书本之外,没有被人所认识。李德敏还从《微生物学》中了解到,
细菌表膜是细菌的保护伞,有些细菌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靠着这层膜,100℃以上热不死,零下几十度冻不死。要是有些草药能有“穿甲弹”的功夫,细菌膜不就可以攻破了吗?寻着这种思路,李德敏又从药铺买回几十种草药进行防腐试验,果然越试越灵。
 为了印证该配方的准确度,在1978年夏天里,他先后对鱼、肉、豆腐等有代表性的仪器进行反复试验,均获得满意效果。
李德敏想把这种药液送到上面检查,一打听,好家伙,检测好几千年。为了做防腐试验耸的家底也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哪里有那么多钱检测呢。所以,检测的事一直拖到1992年,有家单位欲和李德敏联合开发产品时,才送湖北省卫生防疫站检测。检测结果是:本品对金葡、绿脓、大肠、痢疾、伤寒、酵母、肺炎克雷伯、腊样芽胞等细菌具有杀菌作用。
李德敏研制的药液在和厂家合作开发时,暂定名为“异味消”。1992年11月26日,湖北省医学科学院对“异味消”进行乙肝表面抗原破坏效果检测,检测报告全文是:用‘异味消’
原液处理含乙肝表面抗原的样品(100ag/ml),20分钟后,对乙肝表面抗原的破坏率达99。9%。“这说明,李德敏研制的这种药液不仅对金葡、绿脓、大肠、腊样芽胞等有杀菌效果,而且对乙肝表面抗原也具有较强的破坏作用。
 
奇妙的发现
在研究中草药防腐过程中,李德敏偶然发现了新的奥秘。
有一天,他揭开了装鱼的防腐器具,原来臭不可闻的鱼腥味竟没有了,中仍药液的淡淡的清香味。“奇怪了,我这药还能消除臭味?”他又对着所试验的全部食物嗅了一遍,一点不错,全部臭味荡然无存。这奇妙的发现,一下子使他惊呆在那里,他简直连自己的鼻子都不敢相信了。
李德敏又开始了对气味进行研究的艰难跋涉。
刚开始在家里做实验,腥的、臭的、臊的、膻的,见啥做啥。有气味的做完了,就烧东西,布头、废纸,只要是能烧的他都弄一点烧一烧,闻一闻,喷喷药,再闻一闻;家里的东西试完了,就到外面找,走在大街上,他只要看到新的试验物,不管多脏,能闻的就马上闻一下,喷上药,再闻,不能闻的,就把它捡回家来烧,好多人以为他是个神经病或是捡破烂的。
李德敏硬是和“臭”结下了不解之缘。郊区菜地的大粪池旁,污染严重的工厂车间,平时没有人问津的火葬场里,都是他的好去处。
襄樊市火葬场,李德敏去过六次,进行过多种试验,效果颇佳。场方为该药液开出证明:“该产品消毒、除臭、净化室内空气效果良好,无副作用,有利于身体健康,我们欢迎该产品早日问世,为社会造福。”
在襄樊市有关领导同志重视和支持下,经襄樊市科委批准,襄樊市工商局注册,李德敏领衔成立了国内唯一的气味科学研究所湖北省襄樊市敏芝气味科学研究所,挂靠在襄樊市科委门下。
 
谁能给他一个支点
李德敏对气味学的研究开始进入收获阶段:1994年2月11日,《中国科学报》全文刊登了他《气味学及其应用》文章;2月12日,收到世界传统医学优秀论文大奖赛组委会寄来的通知书,分阶段撰写的论文获优秀奖,邀请他参加今年4月25日在美国拉达维加斯加举行的“世界传统医学学术研讨会暨优秀论文颁奖大会”。
李德敏称,气味学还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其价值无法估量。可以预见的应用范围有:识别物质、分析物质结构、进行理化实验、探矿、侦察、防腐、治病、防治毒气及污染、灭虫驱虫、诱捕害虫、调节生物生长、灭菌等。
随着工业的发展,地球污染日趋严重,一辆没有污染控制的小型汽车,行驶一天约排放废气567号,若汽车状况不佳,排污量可增加2-3倍。如果全球的汽车都在排气尾管上装上李德敏研制的药液喷,人们呼吸的空气是否会不再污浊?
假若用李德敏的气味学说在全球对工业废气进行综合治理,人们唯一拥有的这块蓝天,是否会更加蔚蓝?
如今,无农药则不为种田。农药使益虫益鸟几乎绝迹,但对害虫的肆虐却显是那样苍白和无奈。李德敏曾做过这样一种试验:把甲种植物上的害虫,强行绑架到乙种植物上,害虫宁死不屈,绝不乱吃乙种植物半口,三天过后便自毙。如果全世界的农田均采用李德敏的气味学说,把甲种植物的气味洒到乙种植物上,也许就会是另一番景象。
为了全身心投入气味学研究,李德敏夫妇早在几年前就提前退休,现在两人的退休工资加起来还不足500元,且大都用了在气味研究上,赖以生存的家,已是家徒四壁,竟然没有一样现代化家用电器,几件陈旧家具还是李德敏七十年代自己动手制作的。
李德敏老家河南南阳一个厂子曾提出以月薪各500元的筹码将他们夫妇“招安”,他们不干,因为那样他们就成了造钱机器,而心爱的气味学事业则会就此中断。他们知道,钱是可以挣来的,可有些东西却挣不来。。。。。
他多么想能在他的有生之年,把自己潜心研究近二十年的气味学说堡垒攻下来,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人类啊!请给李德敏一个支点吧,因为他就回报给大家的是一个清新的地球。
 
 
         摘自《光明日报》1994.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