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气味医学 > 文章资讯 > 实践探索 > 正文
但愿我得的是癌症
作者:气味医学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3/17
 

但愿我得的是癌症

 

“但愿我得的是癌症,说这话的人既不是精神病人也不是悲观厌世的人,而是一位中药研究人士。卖蛇药的人要养毒蛇,让毒蛇咬自己一口,再用自己的药治,这样没有人不信服。“但愿我得的是癌症”这句话是在某医院院长办公室里说的,说得那样轻松、诙谐,四座皆惊,两位副院长、一位神经外科主任,还有一位某电视台副台长,这位副台长是以记者的身份到场的,故事是这样开始的:2004年初夏的一天,李德敏约他的好友电视台副台长到某医院看病,去的目的是让医院化验证实李德敏得的是不是癌症。肿块长在左鬓角处,有黄豆粒大小,表面履盖着鱼鳞状白片,周围有20多个小米粒状红点,发展很快,不触摸时不痛不痒。两位副院长见此症状,脸色顿时沉了下来,立即请来神经外科主任商量手术方案。李德敏要求先做切片分析,确定是不是癌症和是什么性质的癌,两位副院长提出同样见解:“症状非常典型就是鳞状皮肤癌,切片分析实在没必要,手术并不复杂,保证七天出院。它长的不是地方,离太阳穴很近,一旦侵犯大脑就复杂了。”这些话印证了李德敏的猜测,所以就脱口说出那句轻松幽默的话。“一个月后再来复查吧”,弄得大家摸不着头脑。

事情得从1995年说起,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抗生素厂总工程师王彩芬研究员了解到李德敏研究的敏芝异味消能杀灭细菌病毒,又有广谱的解毒作用,她预感到该药会对肿瘤有抑制作用,就主动在本厂肿瘤实验室做起了试验。将离体肿瘤组织分成了若干块,挂牌编号,将敏芝异味消按111215110120140的比例稀释,稀释剂为生理盐水,然后将肿瘤组织分别在上述比例的药水中浸泡,留一块不浸泡作空白对照,再将肿瘤组织用培养基培养两个月,分别测出重量,发现在120浓度以上药水中浸泡过的肿瘤组织没有增重,140浓度的略有增重,空白对照物增重明显。出现此种结果,王研究员非常兴奋,当面告诉了李德敏,李立即拨通了卫生部长陈敏章的电话,陈部长向王、李表示祝贺并安排肿瘤专家孙燕院士做体表癌症临床试验,孙院士欣然领命,立即和李德敏商量了临床试验方案。遗憾的是医院院长怕担责任,临床试验搁浅了。

七年以后,大同铁路局某女患了恶性肿瘤,肿瘤长在眼球与大脑之间的隔膜上,眼球已被挤压突出,疼痛难忍。北京的三家医院都建议立即进行手术,方案是先摘出眼球,切除肿瘤后再植入眼球,估计术后视力无法恢复。患者在保视力、保命两难之间,在同事的建议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同意用敏芝异味消做外敷治疗,同时将药水稀释十倍滴鼻,治疗月余竟痊愈,视力如初,三年未见复发。

    李德敏有过这样的实践,当然不将小小的皮肤癌放在心上,每天涂搽药水数次,月余痕迹全无。

实践出真知,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大家都说癌症是致癌物引起的。王彩芬研究员会想到广谱解毒药敏芝异味消有可能解除致癌物的毒性,就大胆进行体外抑癌试验,在此试验基础上李德敏给大同某女治好了眼部癌症,又给自己治好了鳞状皮肤癌。他对此做出的解释是:致癌物质会破坏DNA的链环,使正常细胞的凋亡功能失常,细胞无限增殖即所谓的细胞癌变。解毒物质若能解致癌物之毒,摆脱毒物控制的癌细胞就会凋亡,凋亡后的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并排出体外。这种治疗癌症机理仅仅是猜想,有待用试验证实,但是未被证实的理论只要有应用价值,不妨先实践后理论,像神农氏尝百草那样。

一孔之明,一得之见,提出来供同行参考。

晓梅根据李德敏的谈话整理。

                                                    2006629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科研所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南街168号家属院3号楼2单1楼 电话:0710-3515449 E-mail:xfldm1936@163.com
    Copyright © 2006-2011 襄阳市襄城区清菁气味科研所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