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国家不需要吗?
1.  空气污染不需要治理吗?
2.  从事有害作业的劳动者的健康不需要关注吗?
3.  84万艾滋病感染者不需要治疗吗?
4.  450万结核病患者不需要治疗吗?
5.  1.2 亿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需要治疗吗?
6.  上百万癌症患者不需要救治吗?
7.  防控禽流感不需要找到更有效更省钱更省事的办法吗?
8.  禽流感感染人的例子还少吗?谁能保证今后不再发生?
9.  重庆开县井喷硫化氢造成的损失还少吗?要不要找到新措施?
10.化学毒物泄露事故带的损失还少吗?
11.治疗尿毒症的有效药物有吗?病人的出路在哪里?
12.非典会不会再来?
13.新的流行病要不要早做准备?
14.农药残留要不要解决?
15.……
这不是杞人忧天,是国家领导人忧心的大事,是全国人犯愁的大事,是全人类关注的大事。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要解决上述问题靠什么?
要解决上述问题靠谁?
上述问题不是不能解决,上述问题早在1992年已经完全从理论上从技术上得到解决,产品早已备齐。谁来论证认可?谁来推广应用?
靠一个科学家不行,靠一个公民不行,靠一个企业也不行。唯一可行的靠政府。
靠政府的哪位总理,哪位部长?
靠李鹏总理不行!
靠公安部不行!
靠卫生部不行
靠劳动部不行
靠化工部不行
靠农业部不行
靠国家药监局不行
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不行
还有什么部可靠的?
只有科技部可靠,但科技部只管科技成果登记,无权组织实施。
请看!
1.1992年襄樊市科委将科技成果的资料和样品送到了公安部,建议在公安、消防领域应用,公安部毫无反应。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公安部作客的英国商人得到了消息,打听技术出自何人。
无巧不成书,襄樊市公安研究所所长王怀诚去公安部办事,王所长告诉英国商人乔治,发明人就在襄樊市,他认识,乔从王所长手中得到了样品,立即做了一个试验。
乔治当日广州飞往北京时,带一袋对虾,捂黄六月天,当夜出海的到了中午就变了味了。乔治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在清水中加几滴药水将对虾泡过,关照招待员到后厨加工,筵席上的公安部官员的胃口大开,他们哪里能吃上新鲜的对虾。冰冻的绝非鲜虾可比。便饕餮大嚼起来,食毕,乔治令招待员从宾馆客房中取出一袋生对虾,外貌新鲜,其味令人掩鼻。
乔治笑曰:“刚才诸位吃的就是这个” 。
顿时哗然。胃中对虾欲跃跳出状。乔治说:“药水处理过的,但吃无妨。”再做处理又奉上席,乔治带头大嚼,众人惊讶不已。
事后,乔治偕王所长至襄樊市会见药物发明人,不巧发明人李德敏到外地去了。
二次来襄樊又扑空,当时李德敏的家未装电话,更无手机,乔治对王所长说:“李德敏回来立即告诉我”。
乔治学刘备三顾茅芦,得到“安邦平天下”之策。乔治回到广州办事处做了多项试验后,约李德敏、韩玉芝夫妇到广州签约,他提出一亿美元买断技术,李韩慷慨应允,立即签约并办了公证。
李说:“签约还要经国家同意才能出口技术 ”。
乔说:“这有何难!我找李鹏总理说一声就行了。”
李鹏说:“我不能越俎代庖,请找国家科委技术出口处审批,他们同意我也同意。”
乔治知难而退,要李德敏代劳。
国家科委科技司技术出口处何立人高工看了资料后说:“这是国宝,不准予技术出口。”
乔治得宝心切,逐又提出三种办法供李德敏选择,一是帮李一家人移居英国,二是用馈赠法物物交换,三是私下现款交易,皆被拒绝。乔治叹息曰:“好样的中国老头,假若你我身份易位,我也会这样。”
公安部若像乔治对待新科技的态度就好办了。
2.1995年是李德敏推广科技成果最忙碌的一年,先后到过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劳动部、化工部,还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气味医学研讨会,结果如何呢?水中捞月一场空。
中国医学科学院下属北京抗生素厂的总工程师王彩芬研究员知道李德敏的药水能杀灭细菌病毒,又能解许多化学毒物之毒,她预见到能抑制恶性肿瘤增殖,就和该厂肿瘤实验室一起做体外抑癌试验,结果显示,药水用生理盐水稀释20倍能百分之百抑癌,试验完成后通知李德敏,还给陈敏章部长打了电话,陈部长表示祝贺,又安排肿瘤专家孙燕院士做人体试验,因北京肿瘤医院院长不同意而告吹。
韩国卫生部部长来华问陈部长,中国有什么好的中药,想引进技术,陈部长夫人李家熙研究员在场,就介绍李德敏的中药药酒。陈部长说英国想引进都未获批准,介绍给韩国不合适。以后的多次临床证实,确能使癌症消失,这是后话。
没有临床试验批件的药物不得用于临床这是规定,孙院士非常清楚,但是有食字批准文号,又有皮肤消毒剂批准文号的中药药酒涂抹在皮肤上治疗皮肤癌、乳腺癌是绝对安全的。
医药道路走不通就从环境保护、劳动保护上找出路。
拿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检测所的检测报告来往穿梭于国家环保局和北京市环保局、环保所,资料一摞摞样品一箱箱往上送,使用过的人都交口称赞,却没有行动。
环保不成找劳保主管。
给劳动部部长李伯勇部长写了信,部长批示交部劳动保护研究所总工程师张伯龄,张总工程师要李德敏拿出10万元作为到化工厂试用活动费,李说药水可免费大量提供,十万元经费没有。张总说:“我看李部长的面子才要十万元,否则给我一百万元还不一定愿意管这个闲事呢!”
李反问道:“劳动保护研究所是干什么的?‘劳动科研’大楼十六层,十六个研究所,数百名工作人员,花着国家的钱,工业防毒产品没有研究出来,我研究出来了,部长请你们到工厂试用还叫管闲事,部长没有批示谁出试验经费呀。”
张总急了,“我把事情办成了,你老李每年的收入要以亿元为计算呢,这十万元还不想出。”
李德敏说:“不是不想出,确实没有钱,等将来推广开来,赚的钱99%归你们劳保所行吗?现在就签合同。”
张总说:“将来是将来,现在是现在。”
谈的结果可想而知,李德敏会算这笔帐,只是没有本钱作这笔生意。
李德敏又给化工部部长写了信,意在化工厂使用,顾秀莲部长很快批示下来,让劳动安全处研究处理。劳动安全处的刘、崔(还有一位记不清了)三处长推给化工部劳动保护研究所解决,劳保所说部长批示哪个部门解决就应该找哪个部门。推来推去,李德敏没有了兴趣。
冷静下来之后,李德敏想各部门不重视,大概是因为舆论没有造起来的缘故吧,那就先造舆论。
于是,找到了北京市巨洋经济技术开发公司,请该公司作东,召开一个气味医学研讨会。
先请卢家锡副委员长为研讨会题词:“研究气味科学,勇攀科学高峰。”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都有专家参加,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及各大报社记者都到会采访,新华社发了通稿,多家大报发了头版新闻,中央电视台在新闻30分节目栏播出。一个学术研讨会召开得如此隆重可谓空前绝后。会后,《中国科学报》套红发了一个整版的研讨会报导。
赞助会议的炬洋经济技术发展公司得到了六百万元的科技贷款,只可惜挪用到房地产开发上。
花开花落春归去。
次年,1996年8月19日,《人民日报》内参组看到那次研讨会没有推动新科技项目的开发,发了一个《情况汇编》,呼吁中共中央委员们关注气味医学的发展,“一位民间老专家希望扶持气味科学研究”,全文如下:
情况汇编
第437期
人民日报编印
一民间老专家希望扶持气味科学研究
本刊讯  (记者乔阳)近日,记者采访了我国唯一的一家民间气味科学研究所——湖北省襄樊市敏芝气味科学研究所,所长李德敏先生提出,气味学是一项新兴学科,对它的研究和应用,对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意义重大,但目前国内尚未建立专门机构,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年逾六旬的李德敏先生及其夫人韩玉芝女士经过二十多年的潜心研究,提出了气味学的基础理论:气味是物质的基本特征之一,凡物皆有味;一种物质一种气味,没有两种完全相同气味的物质;嗅觉是动物谋生的手段,嗅觉有觅食、求偶、御敌、防毒、辨认亲族之功能;植物气味千差万别,而且植物亦能感知气味,植物用自身的气味来防止动物伤害,引诱昆虫传粉、防腐灭菌等。总之,动植物都在气味中生存,气味是它们生存竞争的一种手段。1994年2月11日,《中国科学报》登载了李德敏的《气味学及其应用》一文,同年2月12日,李德敏收到世界传统医学大会医学优秀论文大奖赛组委会通知,他撰写的论文获优秀奖。
李德敏在研究气味学理论的同时,还在其应用领域不断探索。他把传统医学与气味学有机结合起来,经过反复试验,发明出第一代有害气味防治剂和消杀剂——异味消。经湖北省卫生防疫站、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检测所等权威部门检测,异味消可以消除生活中、工业中的空气污染,消杀灭菌性能达到或超过了化学消毒剂。去年9月,中华医学会针对“异味消”的问世,专门召开了气味医学研讨会,会上中科院植物所、微生物所、动物所生物信息化学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和中医研究院等知名专家、学者一致给予“异味消”很高的评价,并希望尽快服务于社会。一些专家还认为,建立气味学和研究气味医学是时代的需要,它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相关,是一门边缘科学,需要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学科协同研究才能完成。
李德敏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建立一门学科仅靠自己单枪匹马不行。我们夫妇每月只有700元的退休金,且一年仅发两三次,如今为了这项科研,我已将个人十几项发明专利款耗尽,许多人说我是过着50年代的生活,研究着21世纪的科学。我本想依靠“异味消”这一产品创造的效益来支撑科研,但我三次与企业合作三次失败。我的初衷是想在有生之年建立起中国气味科学体系,为人类造福。目前,这项研究已陷入困境,相关产品不能形成产业。为此,希望国家能重视、扶持气味科学研究,批准、帮助成立气味科学研究学会,并促进气味学的应用技术在工业防毒和预防疾病等领域中大显身手。
                                        1998年8月19日
一个巨石投向大海,没有激起涟漪。1996年以后,李德敏曾经给朱镕基总理和多位部长写信,温家宝总理主持政府工作后又向总理、副总理和多位部长写信,皆是泥牛入海无消息。
2001年,河南省上蔡县文楼村在世界上出了名,李德敏父子为文楼村艾滋病病人免费送药,上蔡县县卫生局局长和芦岗乡乡长冯世鹏为其接风洗尘。文楼村艾滋病协会代李德敏分发药品,深得广大艾滋病病人欢迎。
谁能想到,高耀洁个人散发五十二万份传单攻击送药的民间中医是大骗子,但举不出任何人收过病人的钱财的例子。李德敏为广大民医伸张正义,状告高耀洁侵犯名誉权,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以“没有指名道姓”为由为高耀洁开脱。一时间,各地小报骂声鼓噪。
多亏科技部派调查组十下文楼村,写出调查报告,由徐冠华部长签字呈报吴仪副总理,报告明确李德敏等七路民间中医的中药治疗效果好。吴仪副总理批示:要组织中医参与艾滋病的防治工作。至此,高耀洁的抓大骗子的煽动才得以平息。
艾滋病病人最清楚什么药能治艾滋病,病人孙宝山、刘红叶于2002年8月1日跑到李德敏家拿药,李德敏免费给孙宝山及妻子和刘红叶三人够半年的药,上蔡县卫生系统公认孙宝山是治愈了的病人,受到吴仪接见,有三张合影登在中国新闻周刊上,刘红叶健康如常人,一女子种三人的地,还在建筑工地和泥搬砖。
这是李德敏得到的最大安慰。
2004年,李德敏率子女二下上蔡县,到前杨村免费为上百位艾滋病病人治疗机会性感染,后因政府干涉而中断。上蔡县卫生局一位副局长对李德敏的子女说:“我们县卫生局对你们为艾滋病病人免费治病打心眼里欢迎,村民都欢迎。但是上头不允许,我来动员你们回去是事出无奈,你们千万不要说是我们赶你们走的,老百姓知道了会闹事的,千万千万!”
一次,李德敏到文楼村,被艾滋病病人包围了,问什么时候再到文楼村送药。李德敏让病人签名登记一下需要吃药的人数,不到二十分钟就有八十三人登记,并按上了大红手印。
太难呀,见死不救不是医药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良心,去送药又让当地政府为难,高耀洁在文楼村埋伏着暗探,一有人去文楼村费送药,高耀洁马上就知道,上面就会通知地方政府干涉,地方政府既要为民众着想,又要对上面负责,难呀!
救人不行就救鸡吧!
机会来了,2004年中国发生禽流感疫情,李德敏接受以往教训,先办兽药证。做鸡子的临床试验收费不菲,几十年的折腾囊空如洗了,心想,禽流感若像非典一样流行一阵子就过去了,等防控禽流感临床试验做完也就风平浪静了,何必劳命伤财。
谁料2005年禽流感再次发生,李德敏又按奈不住了,花一年时间在中国农科院完成了防控禽流感临床试验,2006年花一年时间注册防控禽流感兽药未取得丝毫进展。不是药物效果不好,而是没有钱行贿,关系不能打通。
同笼喂养的鸡不受感染,不发病且体内查不到H5N1病毒,鸡群不必掩埋了,国家可节省几十亿开支,国家为什么不采用?防控禽流感兽药有必要办证吗?防控禽流感是国家拨款,采购兽药也是国家行为。有药证国家不推广,哪个养鸡场敢用?谁敢不掩埋?禽流感兽药没有市场流通的权利。
国家机密科技项目出世的阻力来自何方还用明言吗?假若此项目1992年被英国人乔治买走,世界会是什么样子?请网友评论。
局外人 2007.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