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气味医学 > 文章资讯 > 焦点评说 > 正文
纯植物消毒剂必须向化学消毒剂看齐
作者:气味医学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3/16

政策应给中药发展留条活路(之一)

中国政府对消毒剂、中药、中兽药的注册管理办法完全抄袭西方国家的条条框框,全然不顾中西药的本质区别,一种是天然的多种有效成份组成的复合物,一种是提纯的或人工合成的单一成份物质。对中药的注册条件生搬硬套西方模式,极大地阻碍了中药的发展。举例如下:

一、  中药消毒剂必须姓“毒”

化学消毒剂多数有毒,不可内服,有少数可以接触粘膜。

用纯植物提取的天惊牌消毒剂经安全试验证明属完全无毒级,但在卫生部颁发的《消毒剂卫生许可证》上印有“不可内服”字样,理由是“可以口服就成为药了”。天惊牌消毒剂本来就是能治多种疾病的内服药,加入了消毒剂行列之后就必须改姓“毒”。

二、  消毒剂的应用范围限制的太死

化学消毒剂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应用范围, 中药消毒剂也必须按照化学消毒的应用范围对号入座,不得超越雷池一步。皮肤能消毒、开窍于体外的眼睛、鼻腔、口腔、耳道、肛门与阴道可以消毒,再深入一点,咽喉、气管、支气管与肺泡也与空气接触,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也与外界贯通,可否消毒?深入到哪一步算消炎药?

皮肤破损、疹、疔、疖、痈是用消毒剂或是消炎药?西药尚难界定,况中药乎!

 

李德敏              200672

 

 

预防禽流感新兽药为什么拒之门外

政策应给中药发展留条活路(之二)

GMP是西药的命根子,西药是工业化生产,实验室生产的样品与规模化生产的批量产品,因工艺条件的差异会对产品纯度有影响,而中药的丸散膏丹药酒对生产规模的大小无甚差异。要求中药研究者先建GMP车间有此必要吗?

中药临床中药味的加减、剂量的改变是常见而容易的事,每次调整都要在车间生产出批量来岂不是人为造成浪费?

同一配方同一剂型的中药有不同用途时,对生产车间的GMP要求“随高不随低”,毫无道理。植物消毒剂敏芝异味消(又名天惊牌消毒剂)可以作为预防禽流感兽药,在鸡舍喷雾消毒是兽用消毒剂,添加在饮用水和饲料中是预混剂,兽用消毒剂的生产车间没有空气净化等级的要求,预混剂就必须在有空气净化设备的车间。该药在申请售药注册时就遇到了麻烦。

卫生部批准的消毒剂加在饮水和饲料中使用,就得在100万级的空气净化车间生产,否则就不受理注册申请。

净化车间是为了减少细菌对药物的污染,消毒剂不会被污染,消毒剂生产车间根本不会存在细菌和病毒,100级的净化设备能达到吗??空气彻底净化了,为什么偏偏要把有少量细菌病毒的过滤空气大进去,什么是高标准,什么是低标准?美其名曰“严格执行农业部的《兽药注册法》是人大常委会通过的。”

我翻遍了有关兽药研制、兽药生产质量管理、兽药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所有有关兽药文件,都未曾查找到兽用消毒剂移植作兽药预混剂时要“随高不随低”的说法,随高随低不曾有明文规定。

一份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所的做的预防禽流感试验总结摆在兽药注册处官员面前,她看不到预防效果100%多么诱人,看不到预防的办法多么简单,看不到大量掩埋活鸡的残酷手段即将结束,看不到养鸡者的忧患到了尽头,看不到国库的银两不再用于防控禽流感的黑洞上,看不到人们对感染禽流感的恐惧将消散,看不见餐桌上的鸡鸭禽蛋丰盛

在兽药审查官员变了态的心灵里,一心一意千方百计不让新兽药逃过审查这一关,条条款款,字里行间,申请资料上万言,总会留有破绽,明察秋毫,吹毛求疵,不让新药通过审查这一关,视监督为监视,管理就是严卡,只有这样才算认真负责的好官员,方显出威严。兽药局出不出好兽药于己无关,禽畜疫情的发生是天灾,防控措施花的是人民的血汗钱,对我们加官进爵不沾边,生产力的发展是全社会的事,与我何干?GMP的标准是尚方宝剑,有权就要施展,新兽药不是在GMP车间生产的,就休想蒙混过关,要G不要鸡,是人大通过的法令授予我权利。新药注册申请者设建兽药厂不合规定,建立了兽药通不过GMP验收就休想过关,新兽药的命运任何,养殖业的前景任何与我兽药局无关。

基层兽医站的工作人员给鸡注射疫苗不怕被感染,扑捉掩埋鸡时不怕有危险?兽药局注册处干部的子女不会在基层兽医站,鸡命人命同样不值钱!!牢记法令细则,细审注册申请,绝不放弃原则,更不降低标准,政策错了有上级负责,执行不慎自己丢官。从严从严!!

假若中国的预防禽流感兽药的生产技术流失到外国手里,咋办?

中兽药的命运多舛!!

 

李德敏                200672

 

 

中药抗生素难见天日

政策应给中药发展留条活路(之三)

无论人们如何留恋,抗生素被淘汰出局已成定论,抗生素的出局日期则由中国政府决定。

抗生素作为抗细菌感染用药,用量从几十万国际单位上升到数百万,仍然难控制感染,作为禽畜饲料的添加剂,人们更担心它在肉、奶、蛋中的残留,用“饮鸩止渴”一词形容不为过激。寄希望于新抗生素的研究成功,十年的功夫,十亿美元的投入,新抗生素的生命力仅有四个月。细菌适应抗生素的能力令人胆颤心惊。

用单一成份为药杀虫灭菌已走入死胡同,执迷不悟可悲!(请登录www.zycx.net人类的漫漫噩梦几时醒)

出路在于创新。用多种植物提取复合物质,用于杀灭体内的一切致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类病毒已成现实,无数的临床试验已经证实了这一切,但在申报新药注册时却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这一关。

在新药审批办法中,新药的分类有三大类:中药、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中药抗生素不属于中药,也不属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也不包括中药抗生素。我相信在第一代抗生素潘尼西林出现之前,也会遇到无法“落户”的尴尬。也许那个时代还没有办药证之说,创新型的药品才会出现。地上有了路人们就得照路线行进,若地上根本无路,人们会走最直的路达到目的。

中国出台了《创新中药研发早期介入实施计划》,我就连写三份申请,一份泥牛入海,一份石沉大海,一份黄鹤一去。通过关系将第四份申请递交到当事人手中,回答是“适用范围不符”。能替代抗生素的药物仍不算创新药物,是何逻辑!

化学消毒剂与抗生素完全是两码事,分别为两个部门管理。植物消毒剂与中药抗生素原 本就是一种药,外用叫消毒剂,内服叫抗生素,对付的是同一物即细菌和病毒。申请体内消毒剂出格,申请中药抗生素无根据,按中药分类,它不属于其中任何一类。

中国古代有个寓言故事,叫削足适履,有人买的鞋子太小了穿不上,就用刀将脚削小了。当然世上没有这样傻的人,不过做出类似削足适履的事的人太多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兽药管理局的官员们哪一个不是在做削足适履的傻事呢?

凡命令、条例、办法、细则上有的,就不折不扣地执行,毫不走样,凡命令、条例、办法、细则上没有的,不管理由多么充分,一律“枪毙”毫不留情。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得以长官的意志为转移,人类健康的需要不是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药品监管部门管不了细菌病毒,却管得着人。药品政策是从美国抄袭来的,适不适合国情就管不了那么多了。命令是国务院颁布的,行政主管部门只管执行。

传染病的流行不依长官的意志为转移,命令、法规限制不了,用政策限制着疾病的发生,,全民之大幸也!政策限制医学科技的发展,不仅与倡导创新型国家的政策方针相悖,还剥夺了人们获得健康和活命的权利。

中药抗生素极可能走出口转内销的道路。

 

                                                    李德敏        200673

 

制定中药政策要符合中国的国情

政策要给中药发展留一条活路(之四)

中医是医药不分家,中医必须懂药,中医开的每一个处方都是一种新药。处方权就是发明权,就是不需批准的新药使用权。

中医都是制药师,中药的剂型很多,笼统地讲有煎剂、酒剂、丸、散、膏、丹、熏剂、熏洗剂等,各种剂型都由中医个人就可完成。

中药的炮制方法很多,有一些是中医的绝活,可以机械化完成,亦可非机械化生产。

中医知识深藏于广大民众之中,清朝以前的秀才就会看病,古典小说中都穿插有许多医药知识,就是现在的农村老人,掌握数种偏方验方的大有人在,有少数人治某种病还很拿手,有家传、师承,还有个人摸索出来的。

中药材来自天然物,人们对它们的药性熟悉,有浩瀚的书籍记载,还有民间口头流传。

中药处方灵活多变,辨证施治是一大特色,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奥妙无穷。中药成药化利于应用,势在必行,但难度很大,套用西药模式弊大于利。制定政策要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照搬照抄西药模式必然弄巧成拙,阻碍中药的发展。

对新发生的传染病、对病因不明的疾病西医西药无能为力,如非典、艾滋病、禽流感,但中医能从容应对,药到病除,治法不拘泥于一医一方,不过中医个人治疗突发传染病为中国的医药政策所不允许,悲剧就发生在这里。到底是治病救人重要还是政策法规重要?

行医资格问题、制剂权问题、药品审批问题关系到中医的兴衰,更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大事,当权者应慎思之。

西药的命运,特别是单一成份的抗菌药品的命运,前途未卜。

是中药向西药接轨,还是西药向中药靠拢请拭目以待!

癌症、艾滋病、禽流感……将成为中西药交锋的主战场。中西医应以平等地位打擂,中国医药行政主管应当好公正的裁判。

中医院校招生人数在增加,可全民中懂中医的人愈来愈少,中医是科学已成定论,中国中医研究院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就是好的迹象,中医药政策是否要做相应的调整呢?

西方国家对中医药的研究已经超过了中国,国际中药市场中国仅占8%,这些难道与中国政府的政策失误无关吗?

 

                                        李德敏              200673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科研所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南街168号家属院3号楼2单1楼 电话:0710-3515449 E-mail:xfldm1936@163.com
    Copyright © 2006-2011 襄阳市襄城区清菁气味科研所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