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气味医学 > 文章资讯 > 学术理论 > 正文
人类的漫漫噩梦几时醒
作者:气味医学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3/16

人人都有做噩梦的经历,梦醒时仍不免忐忑不安。

二十世纪初,全人类都进入一场噩梦,一梦就是百年。不过这个共同的噩梦是从美梦开始的。显微镜是人们看到了作祟的细菌,电子显微镜更使人们看到了比细菌更小的病毒,透视仪器使人们从外部看清了五脏六腑,分子学、电子学使人们了解了物质的结构,化学合成药物的出现使人们误以为可以最终战胜疾病。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人类发现自己正处于各种疾病的包围之中,癌症教训人们,先进的药物不是万应灵丹,艾滋病深刻地证实,人的免疫系统是如此的不堪一击。对付病虫害的农药一败涂地,病害愈演愈烈,害虫越杀越多,受到致命打击的倒是益虫益鸟,水源、空气和食物的污染危及人类的健康,昆虫及细菌都产生了抗药性,肉蛋奶中残存的抗生素还会遗患人类。人们在不遗余力地寻找新的抗生素来替代败下阵的抗生素,抗生素对病毒的无能为力使近年来的病毒猖獗,禽畜的疾病也染指人类,无情的现实击破了人们对现代医学的迷信。

医生说抗生素不可滥用,微生物学家说病毒变异快是天性,没有人说医学的失误才是祸根。科学技术本来就是双刃剑,既能救人也能杀人。化学农药的功过尚可评论,抗生素的功与过无人敢于论短长。

使用抗生素务必全歼细菌,难亦哉!使用多大剂量、连用几次方能无漏网之鱼?中毒而未死之菌成为耐药菌株,耐药菌会发展成优势菌群,照此逻辑推理,抗生素用久了必产生抗药性,岂不是饮鸩止渴吗?再追问一句,中毒而未死之菌为什么就必然产生抗药性呢?无人再回答这一追问了。

抗生素是巧妙地利用了细菌之间的排它性,医学称之为拮抗作用,优势菌群能排挤其他菌群在其生存领地里生长。这种拮抗作用并不因产生抗药性的菌群出现而消失,只有在优势菌群大量死亡而构不成优势菌群时才会出现,这也是滥用抗生素的恶果之一。

化学成份单一是昆虫和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唯一因素是不争的事实,本文作者争鸣多年而未引起广泛关注,分析其中原因,一是中国的学术讨论空气不浓,二是人微言轻,作者是个平民百姓。

植物药使用了数千年,从未发生过抗药性,植物未把细菌和病毒毒死,细菌病毒也未将植物消灭掉,昆虫和植物的关系也如此,不同的植物有特定的病虫害,也就是说吃者恒吃,不吃者恒不吃,生物间的生态平衡并不因人为的干涉而稍有改变,究其原因,植物的防病虫害的能力来自复合物,细菌间的拮抗物质也是复合物,是人类弄巧成拙,将复合物提纯为单一成份而作为抗生素和农药使用,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类正在帮助人类的敌人战胜人类的朋友和人类自身。这未免太残酷了些,人类的噩梦就是这样开始的,而且还要做下去。

噩梦醒来是春天。抗生素的更新换代产品已经悄然来到人间十四个春秋了。寒门不识罗绮香,羞寻夫婿愁嫁妆。奇高的新药注册费将它拦在了门外。这个新产品叫敏芝异味消,它能杀灭体内和体外的一切细菌和病毒,无毒无副作用,不会产生抗药性。欲知详情,请看本网站的另一篇文章——气味学的新发现与新成果。

                    李德敏                  2006624

                              襄樊市襄城区清菁气味科研所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科研所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南街168号家属院3号楼2单1楼 电话:0710-3515449 E-mail:xfldm1936@163.com
    Copyright © 2006-2011 襄阳市襄城区清菁气味科研所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