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气味医学 > 文章资讯 > 学术理论 > 正文
气味医学在中医学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作者:气味医学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3/16

摘要:

气味医学是一门新兴科学,是对传统中医学的继承和发展,它秉承天人合一理论、药食同源和辨证施治的传统中医学精髓,引入生物学、细胞学、微生物学、基因学的现代科学成就。它强调生物三界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基本观点,它认为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物是植物适应环境的集中体现,也可称之为植物的免疫物质。气味医学还认为生物三界是可以进行信息交流的,嗅觉器官是交流的工具,气味是共同语言,气味最能表示物质的本质,用物质的气味判断该物质的药用价值符合生物界判断毒物与营养物的实际情况,因此,气味医学把中医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嗅觉是生命的守护神。

植物的药用范围无穷尽。

气味医学是传统中医学的继承和发展。分别叙述如下:

 

嗅觉是生命的守护神

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个有生命的星球,它有空气、有水和适宜生存的气候,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生存其间。人,在某种意义上说人在主宰着地球。因为人类的种植活动改变了地球上植物的品种与数量,动物的种群与数量也受人类活动的极大影响,这影响不仅受豢养与捕杀有关,还受植物的影响,因为动物的食源主要是植物。

生物物种之间充满着掠夺与竞争,物竞天择,演变进化,永无止息。在生命物中,主导其生命活动的是什么?维系其生存的东西又是什么?

人有大脑,动物也有,能思维,植物和微生物没有大脑,它们的意志和行为靠什么支配?它们要感知环境,适应环境,要克服一切不利因素,要防生物入侵和伤害,一句话,要有生存竞争的本能。动物有尖牙利爪,会飞会跑,植物和微生物皆不能,但是植物能和动物、微生物共同生存在一片蓝天下,一块土地上,未被动物吃光,未被微生物腐蚀掉,相反的,它郁郁葱葱,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供地球上的一切动物和微生物繁衍生息,使地球有别于其它星体。

一切生物皆有嗅觉,这是气味学的新观点。

动物有嗅觉,高等动物的嗅觉长在鼻腔里,与呼吸系统共用一个通道,吸气的同时捕捉到气味物质的分子(粒子或微粒),低等动物(如昆虫)的嗅觉器官生长在触须、翅翼、肢足或体表的某个部位,嗅觉的灵敏度可以高于大动物,如野蚕蛾可以捕捉到一公里远处同类发出的求偶素的气息。动物的嗅觉功能与其生命活动息息相关,动物还产生气味作为传递信息的工具,概括如下:利用气味识别种群亲族;⑵用气味做记号识归途巢穴;⑶用气味做标记划定疆界独霸地盘;⑷遇到危险时产生气味向同类报警;⑸双方争斗时产生有毒气体作为防御和进攻的武器;⑹利用求偶素的气味寻找配偶繁殖后代。

所有动物都以各自的方式巧妙地利用嗅觉来接收到的气味信息为自己及同族谋求生存,植物也如是。

植物生长需要呼吸,它的根叶上存在呼吸系统,也就是嗅觉器官。植物正是利用了这个重要的感觉器官来接收各种气味信息,并产生相应的气味物质释放出来,作为信息交流工具和攻防武器。

植物得以生存,就必须防动物、微生物侵食,它本能地产生毒物――次生代谢物,如生物碱、生物酸、醌、酮、醛、醇等。这些次生代谢物分布在根、茎、叶、花和果实中,往往还和初生代谢物结合在一起形成生物甙。植物产生的品种繁多的次生代谢物是植物的保护物质,除以适应环境外,更主要的是防病虫害,也就是防动物和微生物侵食。

植物将其产生的次生代谢物的气味有目的地散发出去,或交流信息或防御进攻,气味学将植物的气味信号命名为五种气味语言:

  邀请语言:花香引诱昆虫传粉,瓜果成熟后的芳香邀请鸟兽吃它为其播种;

  警告语言:植物平时散发的气味,不让动物和微生物伤害它,意思是“我有毒”;

  驱赶语言:当动物接触它或伤害它时,它散发出比平时更浓烈的气味,以赶走它们;

  呼救语言:有些植物,当使用驱赶语言无效时,就发出求救语言,通知邻近的同种植物帮助它;

  应答语言:邻近植物接到求救气味时,在自身未遭虫灾时也发出驱赶语言(气味),帮助受害者驱赶敌人。

植物通过气味语言与同类植物及动物沟通,相互制约,相互依存。

微生物生长繁殖需要营养物质,而绝大多数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只能从外界摄取营养,这就靠嗅觉来鉴别它所接触到的物质是否营养物。致病微生物侵入人体,并在人体内生长繁殖,产生和释放毒素。人类研制出各种抗生素对付这些细菌,细菌适应的办法是产生抗药性。其抗药性可通过遗传传给子代,同时还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将抗药性传递给无抗药性的细菌,细菌之间间接传递抗药性就是利用气味传递信息的,细菌接收气味信息也依赖嗅觉器官。

植物不能防一切动物和微生物伤害,动物和微生物也不能侵害所有植物,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构成了动态的生物平衡。这是动植物和微生物都利用自己的嗅觉功能来进行生物界旷日持久的生存斗争的结果。因而称嗅觉是生命的守护神是当之无愧的。

在高等动物――人类面前,嗅觉功能似乎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不需要用嗅觉觅食,不需要用气味防猛兽攻击,不需用求偶素寻找配偶,不需辨味识亲族,更不需用气味做标记识归途、认巢穴。于是乎,嗅觉的科学无人重视,嗅觉的疾患很少有人关心,甚至嗅觉完全失灵的人仍若无其事,不像盲、聋一样视为残疾。

正是由于人们忽视了嗅觉功能,主要是辨毒、防毒功能,不充分利用自己的防毒武器――鼻子,使得食物中毒、呼吸中毒和接触中毒频频发生,严重威胁人的健康甚至秧及生命。要知道无论多精密的分析检测仪器有时也无法取代人人拥有的鼻子,外国就有闻臭师这一行业,用鼻子闻气味来监督工业毒气的排放,减少空气污染。

具有高度发达大脑的人类,其嗅觉的辨毒防毒功能是最不可缺的,要高度重视它,充分利用它,维护健康保卫生命,因为嗅觉同样是人类生命的守护神。

 

 

植物的药用范围无穷尽

中国药典上收载的植物药材有一万一千多种,目前人们又把注意力集中到海洋生物,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三分之二,神秘的面纱尚未揭开,千姿百态的水下生物让人眼花缭乱,它们的生态环境与陆上迥异,体内化学成份与陆地生物差异一定大,是极大的潜在药源。

人们在研究药物性质时都带着一副有色眼镜,中医给药定四性五味,西医找化学成份的生物活性,把视野局限在某一个特定范围或方向上,挂一漏万。气味医药则另辟蹊径,从生物间的生存竞争着眼,看到了生物界的每一种生物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它们适应环境的本领各不相同,其物种不被灭绝,它就是胜利者,人类应该向它们学些什么?仿生学、化学和医学。

一、世界上第一种广谱解毒剂来自植物

大气主要靠植物净化,森林中空气最好,城市要绿化,但是,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车辆的尾气、化工厂的废气,室内装修的污染,都环绕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靠室内的花盆,街道上的树木是杯水车薪。

气味学研究发现,植物并不吸收毒气,而是通过释放某种气体以化解毒气,这就为治理空气污染开辟了一条广阔天地。把多种植物的解毒物质提取出来,制成雾化剂喷撒在空气中,空气中的绝大多数有毒有害气体就会被化解成无害无毒,沉降在地面上。

它的解毒范围很广,按化学成份分类有:氨、甲醛、丙酮、乙炔、链烷烃、四氯化碳、氯仿、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硫醇、乙二胺,三甲胺、丁撑二胺、戊撑二胺及各种有机胺、有机氮等等。混合气体有汗味、粪便味、狐臭、石油、沥青燃烧的气味、动物腐败、垃圾、地沟产生的气味等等。常见毒气中不能解的毒物是三苯(苯、甲苯、二甲苯)、有机磷、有机氯农药、烂葱、烂白菜产生的气味、鼠尿味等等。

这种用多种植物提取的广谱解毒剂是多种植物的解毒物质混合作用的结果,不是单一植物解毒作用的叠加。双氧水有强氧化作用,能除臭解毒,但和植物解毒相比较,是小巫见大巫了。

二、集植物的防腐能力为一炉,制成最高效的杀菌剂。

活的植物,腐生菌奈何不了它,可是防腐有力很强的松柏木在潮湿的环境中也坚持不了几年,不同的霉菌能使许多种植物受病,而用多种植物提取的灭菌剂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只有高效消毒剂才能达到此目的,中效、低效消毒剂对芽胞或病毒的杀灭率极低或无效。植物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更是远远低于化学消毒剂,以杀灭HIV1病毒为例,甲醛、戊二醛的最低有效浓度在2%-3%以上,而植物消毒剂的有效浓度仅为百万分之二到六,它的正常使用浓度为0.2%,好厉害的消毒剂,比硫酸、硝酸还猛烈,它有强腐蚀性吗?没有,一点也没有,对金属和织物都没有,对皮肤和粘膜也无刺激性,它也无毒,测不出白鼠致死量,对人体正常细胞无影响,是唯一可以饮用的消毒剂。

常有医务工作者带着怀疑的神色问我:“你发明的植物消毒剂,掺不掺一点儿化学消毒剂?比如环氧乙烷什么的?”

我是这样回答他们的:“化学消毒剂中有比它杀菌力更高的吗?”

“当然没有。”回答是肯定的。

“那么掺进去有何用呢?”

“……”

中药典籍中讲祛邪、除秽,我想邪和秽就包括了毒物和微生物,中药能扶正祛邪,倒过来讲,中药能祛邪扶正,把毒解了,把致病微生物杀灭了,人的正气不就更旺盛了吗?

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中草药进行了抑菌杀菌试验,已经证实许多种都有抑、杀菌作用,用单味药作抑菌剂自古就有广泛应用,如用花椒水洗伤口。植物消毒剂的大量出现是近十年的事,都是用作粘膜的抑菌,妇科消炎的最多,它们还谈不上消毒剂。可以和化学消毒剂抗衡的仅有我们研制的敏芝异味消,它是一种高效无毒全谱灭菌剂,兼有广谱解毒除臭作用,即前面讲的植物解毒剂是同一产品。1993年首次获得消毒剂批准文号。

三、植物抗生素把体内的致病细菌与病毒赶尽杀绝。

抗生素可以称为体内消毒剂,广谱抗生素是中效体内消毒剂,植物抗生素才是高效体内消毒剂,因为后者能杀灭体内一切病毒。

化学消毒剂的检验是以代表菌的杀灭效果为指标的,大肠杆菌代表革兰氏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代表革兰氏阳性菌,白色念珠菌代表真菌,乙肝表面抗原代表病毒,枯草杆菌黑色变种代表芽胞(也有用腊样芽胞的)。高效消毒剂能全部杀灭,但它只能用于外部环境,刺激性小的中、低消毒剂方可用于皮肤或粘膜。

植物消毒剂内服自然就成为抗生素了,再称之为消毒剂就违背了消毒剂的定义了。

一位十五岁女孩在服药前检查HBVDNA,数量为5.33×107拷贝/ml ,服药一个月后降至3.94×107拷贝/ml,再服药一个月,降至2.66×107拷贝/ml,第一个月降1.39×107拷贝/ml,第二个月降1.28×107拷贝/ml,基本上成均值,两个月正好降二分之一。

这是中草药杀病毒治疗史上出现的奇迹,化学抗病毒药齐夫拉定也不可能达到上述水平。更不要说齐夫拉定的肝毒性问题。

植物抗生素治乙肝是采用口服,剂量为3次/日,10ml/次。口服药受胃酸影响,受小肠中食物影响,进入血液受血清影响,连闯三关之后才能和血液中的病毒接触。体内的杀病毒试验和体外的试验相吻合是极困难的,而植物抗生素却做到了,它在有10%的小牛血清存在下杀病毒效果与无血清试验一样,25%的血清存在时稍有影响,50%的血清中有中度影响,且不受酸碱影响。

不无遗憾的是这奇迹应出现在十年以前而不应该是2004年。体外试验是在1993年完成的,当时在任的陈敏章部长闻迅后非常高兴,立即安排某权威做临床试验,部长吃了闭门羹。

中草药在西医专家心目中是不屑一顾的。这样的事例我本人就遇到过几次。

1995年北京某研究员用我的植物消毒剂做了体外抑制癌细胞增长试验:将离体癌组织一分为二,将一半在植物消毒剂中浸泡过,另一半不浸泡作对比,再将两块试验癌组织放在同一培养基中培养,浸泡物中癌组织完全停止发展,对照物中癌组织增长迅速,使用的植物消毒剂的稀释液为生理盐水(120),试验结果出来后,立即给陈敏章部长打电话,陈部长回电祝贺,并布置一位治癌专家对体表癌进行敷药治疗,这一专家欣然领命,可是医院院长坚决抵制。

这有什么风险,可以喝的中药药酒,往体表搽一搽也不允许,何况该药是批准了的皮肤粘膜消毒剂呀!

最不相信中药的正是中国人自己!包括了中国的中医。

天无绝人之路,机会总会有的。

2002年山西大同有一30岁女青年患了癌症,癌长的地方出奇,是在眼球后部眼眶的薄膜上,前是眼球,后是大脑,肿瘤已将眼球挤出,剧痛,北京三家医院都决定手术治疗,先摘掉眼球,术后再将眼球植入,视力不能恢复。

正于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眼睛何等的重要,一只无神的义眼……

在生命与美丽之间是难以决择的。

我在大同的一位好友名叫张首昆,他与该女子的父亲是同事,好心人爱做善事,提议她用中药试一试,有病乱求医,于是一次破天荒的治癌临床草草开始了。

用三层8×8cm的纱布,中间剪出一眼形孔,醮湿药酒敷在患病的眼周围,再用同一药酒稀释10倍(药酒一份,蒸馏水十份)滴鼻,一日四至五次。治疗月余,癌症消失,视力正常,观察年余无复发,无转移。总用药量百余毫升,花费几十元,未住院。

众人皆大欢喜。

这女子的父亲欲以礼物谢我,区区何足挂齿。我想得到她在北京三家医院门诊看病的病历,她顾虑重重,怕此病传扬出去对前途不利,我非常理解她的心情。把患癌症作为隐私是无可非议的。更何况即使有了证据又会有几人信服呢?

四、说艾滋病用中药能治愈必遭全社会谴责

说癌症能治愈不犯法,因为全国到处有肿瘤专科医院,医院有肿瘤专科。放疗化疗是合法治疗手段。治疗癌症没有绝对权威,没有人说癌症能治或不能治,随便你说什么都没人管。

艾滋病与癌症不同,艾滋病有绝对权威,她说艾滋病是“超级瘟疫”,研究药物和疫苗是浪费大量人力和财力,吃药只能人财两空,这个绝对权威是健康与人权奖得主高耀洁,还有“亚洲诺贝尔奖”之称的社会服务奖。她的话当然是圣旨,比法律还有效,连中国中央电视台的面对面栏目还帮她造“大抓诈骗犯”的宣传。一时间,报纸、电视、网站宣传艾滋病不可治成为时髦,都要紧跟形势,唯恐落人后,《中国政府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被丢入垃圾堆。《行动计划》号召“社会参与”成为一个“陷阱”,谁参与谁就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提倡艾滋病的中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变成了充分发挥西药优势,中医的处方权被取缔,只有取得了药证的中成药才能使用。

限制与取缔中医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两次,一次是1929年,另一次是新中国建国初期。两次都是政府行为,皆因遭群众的抵制而作罢。这一次发生在二十一世纪初的反中医运动却来自一个医生,得到了“社会舆论”的普遍响应,涉及到国外,把被《行动计划》动员起来的群众救治艾滋病热潮镇压下去了,高耀洁的目的非常清楚,不准中国人研制中药,为美国的鸡尾酒抢占中国市场扫清障碍。艾滋病恐怖论、“中药治不了艾滋病”正中美国下怀,于是给高耀洁颁奖给钱,树高耀洁为艾滋病权威,人权的卫道士。得了赏钱和荣誉的高耀洁干得更欢了,印了52万份传单,把812个参与和支持中医中药治艾的人骂作诈骗犯。高耀洁没有举出一个真正卖药发财的人,倒是她自己靠骂人而发了横财。不治艾反对治倒成了艾滋病专家,大肆污蔑他人,不惜花钱买伪证诬陷他人反成了“人权”的维护者。

被高耀洁称为诈骗犯的812人中,湖北省的一对老夫妻是“高明”、“优秀”的诈骗犯,因为他们有理论,有实践,有中国中医研究院为他们的药酒做的体外杀灭HIV病毒试验报告,这报告太吸引人了。药酒浓度在0.1560.625%范围内对HIV1病毒作用两分钟,杀灭率达100%,对MT4淋巴细胞保护率达91.74%(50%为合格)。这样的药物一旦问世,鸡尾酒还有市场吗?药品的市场竞争是你死我活的,美国的制药公司要插手中国的防治艾滋病事务是困难的,必然要在中国选择代理人,崇洋媚外的高耀洁被选中了。

杀灭HIV1病毒的体外试验与体内的临床效果关系如何呢?这也是高耀洁最恐惧的。她歇斯底里地叫嚷体外试验不等于体内试验。高耀洁最怕做临床试验,因为试验结果一出来,美国的鸡尾酒就失去了市场,洋走狗就失宠了,再没有人给她荣誉和赏钱了,高耀洁怎能不发疯。

中药药酒治疗艾滋病的奇效在文楼村传开了,患者争先恐后地报名申请要服药酒,在文楼村卫生院大门外,30分钟就有83人按上了鲜红的手印。高耀洁花钱买的伪证,说“喝过药酒的人都死了”成为文楼村街谈巷议的笑料,勇敢的妇女对着录像机大骂高耀洁,作伪证的人也想喝药酒,在人群外转来转去,没有勇气上前写上自己的名字,只好托人说情。被托的人说“你过去拿了高耀洁300元钱诬陷人家,现在还要喝人家的药酒,你不怕喝死了吗?”

不相信中医能治艾滋病是个人的认识问题,反对中医治艾滋病就是个立场问题,反中医的闹剧正一幕接一幕地演下去。且有愈演愈烈之势。2003年的抗击非典,中医参与治疗遭到了全面抵制。在西医束手无策的特殊病人中,西医才准许中医插手,“死马当做活马医”。事实证明中医治疗效果好,无后遗症,费用极低,据调查中医治非典最高一例是五千元,西医治非典的费用在五万至十万之间,而且落下肺纤维化和骨坏死的后遗症的不在少数。而在新闻报道中,极少见到为中医歌功的。

植物消毒剂在防治非典战役中立有战功,华北制药集团华盈公司推出的爽得消毒液被河北省定为预防非典专用产品,因为它是唯一可以喷在口罩上防病毒吸入的产品。美国商人和台湾医学博士想把它用于治非典,所有收治非典病人的大医院都拒绝使用。最后找到了山西、四川两省的小医院,各做了两例治疗,用气雾吸入治疗非典,药到病除。花费最少,时间最短。这两家医院不敢提供病历,怕追查“违章用药”责任。

中医还有没有治病权?中药还算不算药?中医药在中国人的眼里还有没有地位?数典忘祖啊!

中国正走着废中医留中药的道路,要和世界各国已经形成的中药西化格局同步。

中医理论只掌握在少数中医手里,失去了广大群众这一沃土,生存的空间愈来愈小,而西医学知识散播在生理学、生物学和化学课本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中医药界必须在短时期里拿出几种像样的中成药,这些药不需辩证即可使用,疗效比西药要好得多,价格要极低,西药治不好的病中成药也能治好,只有这样,使老百姓相信,使西医服气,中医药的卑贱地位才能改变。

急慢性肾炎引起的肾功能衰竭又是困绕医学界的一大难题,血液透析和换肾是两大法宝,透析长期受罪花钱多,换肾肾源难寻花钱更多,人们不情愿接受又无可奈何。

用中药治疗就简单多了。

2002年,西安交大二附院一位61岁的住院病人突发急进性肾炎,二十四小时尿量不足300ml,腹部积水、下肢浮肿,尿蛋白四个加号。病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早对生存失去希望,坚决不同意肾透析,医院无能为力,下了病危通知书,其家人已做好寿衣,此病人的内弟建议用中药药酒治疗。服药两天尿量转为正常,尿蛋白、尿肌酐下降,医院准其出院。出院后继续服药酒,服药九天后,我赶赴病人家中探视,见病人腹部浮肿全消,仅小腿稍有浮肿,病人放开量吃饭饮水,又外出活动,谈笑风生,病容尽消。病人谈及治疗过程,喝药酒当天,浑身搔痒症状就消失了,说明血液中的尿素氮被药酒中和了。尿量渐增,说明肾脏炎症在减轻,解毒消炎之神速令主治医师吃惊。

药物还应该具备哪些功能?

发热是一切瘟病的主证,最缠绵的发热莫过于艾滋病,可以连续一至数月,非用激素而不可退热,停药又复升。用植物抗生素治疗,服药20分钟热退,服药一天不再发热。

最严重的腹泻也是艾滋病病人,和痢疾一样使病人失水而亡,病故的艾滋病病人无一不是骨瘦如柴,腹泻是致死的直接原因,用植物提取的药酒当天可治愈。20044月在上蔡县邵店乡前阳村治疗发热与腹泻病人70余人,无不应验。

常用药物应该具备解热退烧、止泻、镇痛止痒、活血化瘀、消肿软坚、敛腐生肌的功能,这些功能植物提取的药酒全具备,屡试屡验。本文不是产品说明书、不是广告,本文交流的对象是医药学工作者、中医理论家,本文要说明的问题是:

中医的天人合一、相生相克理论如何发扬光大,把相生相克理论扩延到三物三界当中去,把食之源、药之源的植物的生存本领认识透,把植物的免疫物质巧妙地提取出来,然后科学地综合在一起,成为人人会用的气味医药。

五、中医药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

没有药证的中药制剂“不得使用”。

没有药证的中成药不得进入市场流通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对于突发性的流行病的救助药物要先取证后使用显然不合适。

艾滋病、非典就是突发性流行病。政府号召全社会参与,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什么是中医药优势?中国的药物古典文献中没有对艾滋病、非典进行过描述,没有偏方与验方。哪一位当代名医也没有先见之明,早就申报了治艾滋病治非典新药证书,单等艾滋病非典的到来。

多亏美国早发现了艾滋病,有了鸡尾酒疗法,否则西医用任何药治疗艾滋病都属于“非法行为”。

西医治病,总是先有病后有药。中医治证,辨证给药,不明其病,可明其证,药可以先于病,病异而证可同。从这个角度讲,中医治新发现的病更有优势而且更合理。《行动计划》中提倡艾滋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并未说明中医必须用已获得新药证书的中成药去治。

一小撮打着人权旗号的人硬把药品管理法搬出来对抗《行动计划》,疯狂反对中医介入治艾行动。中医药工作者深入艾滋病疫区为广大艾滋病患者免费医病,是爱国行动,是响应政府号召的义举,不为名不为利,公而忘私,是白求恩精神。为什么一个人发难,全国的新闻媒体总动员,掀起一个声势浩大的大抓诈骗犯活动呢?政府要在三、五年内选择二到三个有效的中药,这种提法的依据,不正是在广大中医药工作者踊跃参与义务治的大好形势吗?没有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治艾滋病,有效药物从哪里选?只有从美国的鸡尾酒药物中选择了。政府默许这种反中医药浪潮自由发展,不知其目的是什么。

这的确冷了中医药工作者的心。

第二只拦路虎是“抓游医”。

艾滋病疫情的突发,牵动着所有爱国的中医药工作者的心,他们不怕传染,不辞劳苦,煞费苦心地深入疫区调查研究,独出心裁地配制中药汤剂、丸剂、酒剂、散剂,亲手送到病人家中,观察药效,搜集病人反应,改进配方,一住进村就是半年一年,深受病人及家属的敬重。医患亲如一家。这些志愿者不仅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心血,还要花费自己的金钱。疫区政府是热烈欢迎他们的。村民们能说出一大串志愿者的名字。

好景不长,2002年国庆节前,风云突变,高耀洁散发了52万份抓诈骗犯的传单,像雪片一样飘落在中原大地。

传单把这些志愿者骂作游医,搬出了行医规定,要求志愿者必须在疫区办医院、开诊所。中医或研究单位离开自己的工作地到疫区行医送药、调研也不允许。

救治艾滋病的志愿者被骂成游医,这是对志愿者的极大侮辱。

高耀洁是郑州的大夫,跑出郑州干什么?她自己说她跑了一千多个乡镇,送了不少止痛片,又和病人、孤儿合影,要说游医,她才是最大的游医。“健康与人权奖”怎么得来的?不就是她下乡跑了路送了药的结果吗?高耀洁先花了自己的钱,外国人用奖金回报了她,而广大志愿者谁得到了一分钱的回报,高耀洁大大方方地给812人送个“游医”、“诈骗犯”的罪名。散布艾滋病恐怖论、自己不治还反对他人治的医学教授倒成了艾滋病专家,参加全国的防治艾滋病专家会议,还受到吴仪的单独接见,成为全国十大新闻动感人物,耐人寻味。

谁能阻止中医药发展?

国际的反华势力阻碍不了,他们必定在中国寻找他们的代言人。全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的新闻媒体,应该深刻地想一想了。第一、说中药能治艾滋病,触犯了哪条法律?第二、诈骗这一罪名单凭某个名人一句话就可以定性吗?812个诈骗犯欺压艾滋病患者,国家为什么不管?中国真的没有人权了吗?第三、以个人名义散发52万份传单违不违犯新闻出版法?中国政府不干涉她的原因何在?国际背景是什么?第四、谁在干扰破坏《行动计划》?第五、国家提出要在二、三年内筛选出二至三种有效的治艾滋病中药或方案,提出的依据是什么?第六、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中医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的建设,为什么?

 

气味医学是传统中医学的继承和发展

中医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祖先留下的浩瀚书籍中,约有三分之一是医学著作,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就有医学记载。中医学不仅是疗病与养生的自然科学,她是东方哲学思想的集中表现,充满辩证法则。

一、相生相克与反食物链理论

相生相克就是对立和统一的关系。

人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上,谁也离不开谁,相互依存,但在争取生存空间上又你争我夺,互不相让,但谁也消灭不了谁,达到一个动态平衡,各种生物都是生物链(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食物链的关系是公开的残酷的,反食物链的关系则相对隐蔽和温和一些,往往被忽视。

气味学提倡用嗅觉闻(观察)世界,发现各种生物天生具有反抗被吃的本领,要吃别人又不让别人吃掉自己的斗争,贯彻生命存在的始终,吃掉别人就要消化,称同化作用,将不是自身的东西转化成自身的东西。吃进的东西不一定都能消化吸收,有些还会引起中毒,进食者要产生多种分解酶才能吃多种食物,简单的称之为“解毒”吧。生物不让别人吃,就要把自己的肌体保护起来,让别人消化不了或中毒死亡,这叫做“产毒”吧,“产毒”与“解毒”的斗争促进了生物的进化。

生物的进化程度应以该生物的食源种类多寡来划分,草肉兼食的动物为最高级动物(包括人类),生存能力强。食源种类狭窄的动物为低等动物,生存能力弱,低等生物靠产毒来保存自己。

植物是自食其力的生物,可以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给动物(包括人类)和微生物提供食物。植物也有防被吃掉的本领,任何一种植物都有,对人而言,有毒的植物不多,因为人的“解毒”能力强,但是人能消化的植物并不太多,比如粗纤维。相对而言,反刍动物能吃的植物多。

对多数动物而言,植物的次生代谢物是动物消化的障碍,这些次生代谢物对微生物界往往是致命的。

气味医学就是以反食物链为契机,把植物的次生代谢物看作植物的免疫物质,以此为药,制成植物抗生素,成为气味医药的主力军。

二、中药多用复方是经久不废的根源

西药成在提纯,败在提纯。

十九世纪世界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给现代医学――西医的发展创造了天时地利,对疾病的认识达到了分子生物学、基因学的水准,使得单纯物质为药成为可能,于是,消毒剂、抗生素、维生素、激素成为西药的四大支柱,并迅速地占领全球医药市场,把沿用了几千年的天然药物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传统医学发祥地的中国,几千年来独领风骚,到了二十世纪初,在中国本土也被挤得无立锥之地。谁都无法否认,现代医学创造了辉煌,是医学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但是,致病菌在与抗生素抗争两百年后,突然反扑过来,使抗生素溃不成军,是人类始料不及的。抗生素的使用量成几十倍、上百倍地增加,疗效大不如初。化学药物的药源性疾病成为健康的最大威胁。用新的抗生素替代老产品的努力也受挫,因为研制速度低于产生抗药性产生的速度,永远被动,而且研制的高额费用使人望而生畏。更可悲的是竟然找不到受挫的原因。时下最流行的说法是:

不要滥用抗生素,不到迫不得已就别用;

必须使用时要先用老牌抗生素,新的抗生素要留到最后使用;

使用抗生素用量要足,务必全歼病菌,若留有少许未死之菌就会成为抗药菌株。

持这种观点的人,他们的论据是“细菌产生抗药性是不可避免的”,人们唯一能做到的事是“推迟抗药性的产生。”

在这种悲观论点占据上风的时候,中医的扶正祛邪理论就容易被人们接受。因为细菌病毒无处不有,像天花病毒一样在地球上绝迹的事例实在少得可怜。人的正气所在,邪不可干。用中药调整人体的内环境,使之不利于细菌病毒的生长,人即不会受病,调动了人的免疫功能战而胜之。

二十世纪末,在全世界范围内从植物中寻找抗菌抗病毒药物之风盛行。从植物中提取药物有三种途径:一是提取单体,即一类新药,如黄连素、青蒿素;二是提取有效组份,如总生物甙;三是单味药或组方的粗制品,复杂的有效成份。在这种形势下,动摇了西药原来定义――已知成份的单一化合物,允许复合成份和成份不十分明析的东西为药,把药物的指标降低为“安全、有效、质量可控”三个基本点上。这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态度,但这不等于承认中药和中医理论。西方人的植物药是西化了的中药,是用西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不用四性五味定药性,不用八纲辨证使用药物,治的是“病”,不是治“证”治“人”。治愈的标准也不一样,一个是在病人体内查不到细菌病毒或消除了病灶,一个是症状消除成为健康的人。两种治愈标准无论东方人或西方人都是可以接受的。

本人以为西医治病的原则是强调祛邪,通过祛邪而扶正。中医治病的原则是通过扶正而祛邪,殊途同归。哪一条路更便捷一时难分高低。在抗生素的黄金时代,中医学是相形见绌的,无力与之抗衡。

西医的危机在于:

不能克服抗药性的产生;

不能战胜癌症、艾滋病和乙肝等病毒性疾病,药物水平是抗病毒而不能灭病毒。

中医要拿杀灭细菌病毒的证据,研究出不产生抗药性的广谱抗生素来,和西药争夺市场。

中西医较量的主战场是看谁能征服艾滋病、癌症和乙肝。

中国政府将治疗艾滋病的希望寄托在中医药上。这在《行动计划》中有鲜明体现。中医在战非典中取得的非凡功勋令全世界瞩目。今年四月召开的中医药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强中医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建设”,就是在中医战胜非典的基础上提出的。

说中医战胜非典是中医理论――扶正祛邪的辉煌范例可以。但是大家忽略了一个非常重大的现实,许多中药的杀病毒能力是非常强大的。这种强大的杀病毒力不是哪一味药材独有的,人们对中药材病毒的研究很少,而且是对单药材进行试验,得不到正确的结果。所以就有人武断地说用中药杀病毒希望不大。没有人或很少有人对中药组方做杀病毒试验,因为这样做太费事了。这是个数学组合问题。上万种中药材,任取三种的组合是多少?CmnC是组合,m是中药材种类,n是任取三种,也可以是345、……n,若n最大值为20,它们的组合是多少?若再将m作为变量,即每味药的份量(质量)的改变计算进去,其组合将接近无穷大。

机遇总是光顾那些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人,李德敏带领一家人刻苦探索,硬是获得了巨大成功,正如本文第二段所述,植物的药用价值无穷广阔。

第一代广谱解毒剂问世了;

第二代灭菌剂问世了;

第三代全谱抗生素问世了。

可以预见,这是不会产生抗药性的抗生素,原因何在?原因很简单,它不是单一化合物,它含有百种以上化学成份,它集中了许多种植物的免疫物质,它是祛邪加扶正药物,它集中了中西药的优点,克服了中西药的弊端。

用复合药物灭菌,细菌病毒不会产生抗药性,这是气味医学的新观点,目前还未被社会所公认,但它是谁也推不翻的现实。

请看!

中药使用了数千年,没有发现一味中药失效;

从黄帝内经到伤寒论,再到温病论,其中哪一个处方都效验;

动物能吃什么植物就永远吃什么植物,它不能吃的植物将永远不能吃;

微生物能伤害什么植物就永远伤害什么植物,植物不受什么微生物伤害就永远不受其伤害。

肉食动物不吃草,草食动物不吃肉,千古亦然。

道理只有一个,植物的化学成份太复杂,这是生存斗争的结果,人们主观意志改变不了的现实。抗生素源于真菌、霉菌、放线菌,这本来是一种科学方法,但是人们异想天开,把它提纯了,提纯之后看似威力强大,但经不起时间考验,反弄巧成拙。

单一化合物是细菌、病毒、昆虫产生抗药性的根源的观点,我已经宣传了十几年,可惜报纸杂志都不敢发表。到了2001411日,《科学新闻》周刊第14期我发了一个学术专版,题目为《气味学与气味医学》,在约八万字的论文中夹杂其中委婉地谈到这一观点,但仍未引起科学界对这一敏感问题的重视。这是一个关系到抗生素和化学农业发展方向的大事,关系到人类命运与前途的大事,绝非一个学术论点的是非争论。

在抗生素穷途末路的时候,竟然不知道失败在什么地方,悲乎!

作为中医药工作者,不知道中药在祛邪方面可以优于抗生素,不知道中药的优势在于复合物,一味地追求提纯,把中药变成西药。

中医学要继承,更要发展。发展的方向是和现代科学接轨,要把化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引进中医学,消化吸, 收。

气味医学就是以一种崭新的方式对传统中医学的继承和发展。

 

                                           李德敏  韩玉芝  李晓  李梅心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科研所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南街168号家属院3号楼2单1楼 电话:0710-3515449 E-mail:xfldm1936@163.com
    Copyright © 2006-2011 襄阳市襄城区清菁气味科研所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