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味学的新发现与新成果
关键词 
气味学  气味医学  气味医药  敏芝异味消  体内消毒
摘要
气味学最有实用价值的理论是毒与非毒对于不同生物物种来说是相对的。从这一理论出发找到了对人和动物完全无毒而对微生物是最致命的一组物质,这组物质可以从芳香植物中提取。纯植物的高水平消毒剂的被批准是最好的注释。高水平的化学消毒剂能杀灭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对侵入人体和动物体的致病微生物却无能为力。对人无毒的消毒剂就可以进行体内消毒,于是就提出了体内消毒新观念,将治疗感染性疾病简单化了,细菌和病毒威胁人类健康的时代将成为过去。
气味学另一个有实用价值的理论是植物净化空气靠释放气味物质,我们找到了这种物质,使治理空气污染成为轻而易举的事。
癌症之所以可怕是因为人们弄不清楚有多少种致癌物质,也未找到化解致癌物质毒性的药物。敏芝异味消可担此重任,化解了致癌物质的毒性,失去毒物支持的癌细胞就会凋亡,被巨噬细胞吞噬并清除体外。
非典、乙肝、SARS、禽流感之所以可怕,是人们没有找到能杀灭侵入人体的这些病毒的药物,用高水平的纯植物消毒剂进行体内消毒,治疗过程如囊中取物。
气味医学要讨论的就是诸如此类的大事。
 
The discovery and new fruit of The Science of Olfaction
 
Key Word
The Science of Olfaction Medical Science of Olfaction Medicine of Olfaction Science  Minzhi Deodorant  Internal Disinfection
 
Resume
 
The theory of Science of Olfaction lies in the most applicable value which emphasizes that toxin and non-toxin is comparative to different species.  Based on the theory, we have discovered a group of substance which are completely non-toxic to both human being and animals but are fatally toxic to microbes.  This groups of material can be extracted from aromatic plants.  The approval of a highly efficacious disinfectant of pure plants is the best remark.  Highly efficacious chemical disinfectants can eliminate all animalcule in environment but they can do nothing to the pathogenic microbes in the human and animal body.  Actually, the disinfectant which is non-toxic to human being can be used to do the internal cleanings in our bodies.  As a result, we put forward a new concept of internal sanitization to simply the process of treat and cure infective diseases.  Thus we put an end of the era in which bacterium and virus imperil human health.
 
The Science of Olfaction discovers and puts forward that plants clean air by releasing gaseous materials which have been by us.  Using this elements can enable us easily and applicably in dealing with air pollution process.
 
Cancers are so terrifying since we have no idea of what those cancer-causing materials are and their variety and amounts.  We have not found an effective way to deter or treat the diseases up to now.  Minzhi Disinfectant can undertake the tasks of treating cancers in some way.  It can ditoxificate the materials which cause cancer.  As a result, the cancerous cells will wither and perish due to no nourishment and support.  And during the process, the microphages will eliminate the cancerous cells or drive them out of the body.
 
Sars, Hepatitis B, Avian Flu and other diseases are horrible because we have not found the effective drugs to eliminate the virus which get human bodies.  However, it is not a difficult process if highly efficacious disinfectant can be applied in the treatment of these diseases.
 
Those are the issues which the Science of Olfaction is going to discuss and get involved.
 
 
第一部分  气味学新观点
气味学的定义是:研究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三界生物的嗅觉与其生存关系的科学叫气味学,重点研究气味、嗅觉、生命三者的关系。
气味学的主要论点的创新性与当代科学知识的矛盾对立处或差异性在于:
一、世界上不存在非气味物质。
现代科学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两种物质即气味物质与非气味物质,将人的嗅觉能感觉到的气味的产生物叫气味物质,人的嗅觉感觉不到的气味的物质叫非气味物质。错在以人的嗅觉为判断标准,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嗅觉排除在外。
李德敏认为,气味是物质的外部特征,最能准确地代表物质的本质,一种物质一种气味,没有气味完全相同的两类不同物质,物质不变气味不变。
在绝对零度以上的物质(固态、液态和气态)皆能挥发其分子,仅存在挥发量的差异,小于嗅觉阈值的会嗅闻不到。
  二、生物嗅觉的感知范围是与该物质的生存需要密切相关。对该生物有益的物质的气味称为正相关,对该生物有害的物质的气味称为负相关,与其生存关系不密切的物质的气味是该生物嗅觉的盲区。但也存在特殊情况,某些物质虽然与该生物生存需要密切相关,但该物质到处都有,不需要寻求它,如空气和水,这些物质的气味也往往成为嗅觉的盲区,沙漠中的骆驼需要寻找水源,它对水的气味就非常敏感。
三、香与臭的定义在词典中解释得非常笼统,称“好闻的气味曰香,不好闻的气味曰臭,香与臭相反。”气味学的观点对香与臭的定义有很重要的补充,对某生物有益的气味曰香,对其有害的气味曰臭。生物对天然物质的气味的判断是极准确的,对人工合成物和从天然物中提纯的物质的气味的有益有害的判断会发生错误。
四、香与臭不是绝对的。这不仅是对不同生物物种而言,气味对同一生物物种的感受也因气味的浓度而有所改变,有些气味在低浓度时无害或有益,高浓度时可能有害。如麝香对于人而言,低浓度时香,高浓度时臭。人的嗅觉也会因人的病理变化而发生变化,称为病态嗅觉。
五、气味以波的形式传播,在气体和液体中气味以分子状态向四周扩散,其扩散速度与分子的质量成反比,其密度与距离也成反比。两个鼻孔能判断气味源的方位,这与眼睛定物体距离、耳朵定声源方位是同一原理。气味波的传播受周围空气流和水流的影响,但仍能逆气流、水流的方向传播。气味波与光波、声波和电磁波具有类似的物理性质。
六、气味波是生物三界利用得最多的一种波,气味是生物界都能“读”懂的一种共同“语言”,能接收又能发送。
七、植物有五种气味语言:邀请语言、警告语言、驱赶语言、求救语言和应答语言。植物散发气味有两种情况,即正常散发与非正常散发,正常散发是物理性质的,与非生命体散发气味无区别,非正常散发是有目的、有节制的行为。
八、凡动物皆有嗅觉,动物利用接收气味和发送气味达到以下目的,觅食、求偶、识别亲族、记路线、划疆界、辨毒、辨敌、驱敌和攻击等。
九、嗅觉不会疲劳。视觉会疲劳是因为注视某物体时眼肌要调节焦距,眼肌才会疲劳,非注视时视觉不会疲劳。嗅觉是化学反应,不会疲劳。如何解释“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市久而不闻其臭”呢?因为嗅觉将味觉信号传达给大脑之后,过一定时间大脑就会屏蔽这一信号,只有当这一气味信号加强时,大脑又会再接受这一信号。
十、不存在哪种动物嗅觉最灵的问题。
动物的觅食求偶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它的嗅觉灵敏度,运动的速度、群居与散居、食源的多寡等决定了动物对嗅觉的依赖程度,动物的生存需要决定了它可嗅气味种类的多与寡。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衡量动物嗅觉的灵敏度。
十一、为什么用狗作侦察?
狗与人都是杂食动物,两者的食物与毒物很近似,狗通人性,能按人的意志工作,而其它动物则不能。
十二、嗅觉是生命的守护神,生物的进化程度愈低,对嗅觉的依赖性愈高。
十三、气味有互补性,两种互补的气味碰到一起,就会合成一种新物质,其性质发生彻底的改变。非互补的气味彼此不发生化学变化。
以上十三种新观点是气味学的核心,其中一、二、四、九和十是对传统观点的更正或补充,第二、五、六、七、八、十、十一、十二、十三是全新的观点。
 
第二部分  气味医学新观点
气味医学是应用基础科学。用气味学的基本观点解释医学问题就叫气味医学。有别于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气味医学主张中西医学的统一,统一的步骤是宏观科学(中医)与微观科学(西医)有机地统一起来,西药的复合化与中药的精炼化使中西药没有区别。
气味医学的主要观点
一、回归自然,人菌之战的必由之路。
植物在微生物包围中生存,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自我保护方法,这些方法是人们可以借鉴的,也包括植物适应气候、污染等一切不利因素的办法,概括为“植物依天又医天”,天指大自然环境。
二、抗生素、农药产生抗药性的根源在于化学成份单一。
此观点的形成在二十一世纪八十年代初,稿子寄给多家报刊都遭拒绝。发现这一规律是由细菌之间的拮抗作用联想到的。不同细菌之间的拮抗作用没有消失,而利用拮抗作用研制出的抗生素却连连产生抗药性,这类报道使人们惶恐不安,加快了研制新抗生素的步伐,期待不会产生抗药性的新品种出现。造成抗药性是不是因拮抗物质的提纯造成的呢?当注意到昆虫吃植物时,吃者恒吃,不吃者恒不吃,这一联想就坚定了我的信念,微生物和昆虫对单一毒物易产生适应性。
三、苦寒性中药不是灭菌力最强的药材,而芳香植物灭菌力最佳。
我受《千年古尸不腐之谜》的启发,立志要研制出当代的植物防腐剂,开始时参阅中药材药理的现代研究,将书中列举的杀菌力强的中药进行配伍试验,效果平平。偶尔发现葫芦科植物的花多蜜,有香味时不腐,无香味时立腐,又联想到松柏木棺材抗腐,就改用芳香植物作防腐剂,果奇效。
四、用“四性五味”辨药性有失偏废,妨碍了中医药的发展。
四性是温热寒凉,以药之偏性纠病人之偏性是正确的。五味者辛、甘、酸、苦、咸是也,五味乃舌之味觉感受也,即口味,是辨营养成份的,也是辨人体适应食物五味的浓度的,不能辨毒,《淮南子·修务训》所云: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以口味辨毒,难亦哉!
嗅觉才是辨毒的,鼻孔当于口上方,为进食防毒把关。
中药以“四性五味”定药性,扶正有余,祛邪则不足,邪指六淫和秽,秽专指毒物和致病微生物。用中药祛邪,必以气味辨药性方可。
五、食物链理论不能反映生物斗争的本质。
食物链反映的相生关系,讲谁吃谁,吃就是掠夺,被吃是被迫的,谁都不想被它物吃掉才是生物的本能的表现。
生存斗争有物理的和化学的两种方式,物理的指形态、力量和技能;化学的产毒,毒即指次生代谢物和生物甙,生物产毒可用于进攻和防御,防御指被它物吃下后能中毒或消化不了。
要吃它物,就必须有消化能力和解毒能力。
六、产毒与解毒的斗争贯穿生存竞争的始终,永不止息,是生物进化的原动力,生物进化程序愈低,愈依靠产毒素保护自己。
七、致病微生物对人和动物进攻的武器是它的内毒素与外毒素。细菌是微小生命体,它进食的方式与动物有根本的区别,动物是先吃下去再消化吸收,细菌是先分解食物再吸收其中的有用成份。细菌对生物的分解称腐烂或腐蚀,细菌产生的外毒素就是分解或腐蚀物质,病毒是利用它的外膜毒蛋白溶解宿主细胞的细胞膜而使它的内核物质进入宿主细胞内。
气味医药是灭菌与解毒并重。敏芝异味消作为消毒剂达到了高水平,解毒的范围很广,对含氮氨类毒物最有效。氮对人无害,氮的最简化合物是氮氧化合物和氮氢化合物,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成份,细菌和病毒攻击人类的物质就是蛋白质。
敏芝异味消做了对NO2、NH3的解毒试验,对各种有机胺皆能解其毒。所以敏芝异味消防腐能力极强,能敛腐生肌,细菌病毒的外毒素被破坏了,它们还能危害人类吗?
    八、一药多用是可能的和现实的
西药用单一化学成份就可治病,几味、十几味中药组方的配方其化学成份可能是数十种上百种,西药除了磺胺是来自非天然物之外,其他药物都来自天然物,提纯或人工合成只是手段而已,其化学结构是相同的。
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来自它所含的化学物质次生代谢物,将多种植物的次生代谢物提取出来,其药用价值难以估量,敏芝异味消就是此种性质的中药药酒,可用于消毒、灭菌、治疗(人、畜、禽、兽、鱼类)、解毒、防植物病害等。
九、建立体内消毒新概念,清除体内一切致病微生物。
一提起消毒剂,大家都会联想到有毒,不可内服。这是化学消毒剂给人留下的印象太深了。纯植物高效消毒剂可以做到对人禽畜完全无毒无副作用。
体内与体外的环境不同,胃酸、肠液、食物、血清、体液都有可能影响或抵消药物的灭菌效果,体外的和体内的试验证实,这些影响不足以减弱敏芝异味消的灭菌效果。
用高效(高水平)消毒剂消毒时,可以不考虑细菌病毒的种类,用高效植物消毒剂进行体内消毒,也不考虑细菌病毒的种类,这就大大方便了诊治。不会误诊、误治。
体内消毒是医学史上的一次重大创举,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十、强力消毒剂藏在植物中
目前使用的化学消毒剂有十几大类数十个品种,而高效消毒剂仅区区四种,化学消毒有许多禁忌,非专业人士则不能正确使用它。植物消毒剂敏芝异味消无毒无腐蚀,使用无禁忌,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超量使用也无不良效果。
可以作消毒剂使用的植物种类很多,敏芝异味消只是一个例证而已,气味学理论给人指出了一条通向胜利的道路。
十一、敏芝异味消完全符合理想消毒剂的十二条标准,这十二条标准是:
⑴杀菌谱广;⑵有效浓度低;⑶作用速度快;⑷性质稳定;⑸易溶于水;⑹可在低温下使用;⑺不易受有机物、酸、碱及其它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⑻对物品无腐蚀性;⑼无色、无味、无臭,消毒后易于除去残留物;⑽毒性低,不易燃烧爆炸,使用无危险性;⑾价格低廉;⑿便于运输,可以大量供应。
十二、气味医学既非中医学也非西医学,它传承了传统医学的相生相克理论,不用“五行”理论,而是将它扩大到生物三界的相生相克关系,它汲取了现代化学、生物学、分子学等知识,用现代的分析仪器做病理药理分析,自成体系。
十三、气味医学为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走向统一铺平了道路
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对立是自然科学领域中的一种怪现象,有认识上的偏见,也掺杂有经济利益驱使。社会科学受地域的、民族的、文化的、信仰的影响很大,除医学以外的一切自然科学没有多大差异。传统医学在世界各民族都有漫长的发展史,在多数国家消亡是近两个世纪的事,唯有中国才会出现两种医学对峙的局面,这与中国的中医博大精深有直接关系。从三界生物的相生相克关系为着眼点,以气味是生物三界的共同语言、嗅觉是生命的守护神、植物依天又医天为主线研究医学问题,两种医学的统一还会有争议或障碍吗?
学术论文发表报刊及时间
发表时间        刊物名称            文章题目
    1994.2.11       中国科学报      气味学及其应用
    1994.4.21       中国医药报      古代尸体防腐术与现代餐具消毒剂
    1994.5.31       襄樊日报        空气污染日趋严重,草药防治切实可行
    1994.6.9        中国医药报      植物药物新用途
    1995.3          绿  叶          气味与人类健康  
    1995.3          绿  叶          生命的起源新说
    1995.3          绿  叶          热可以从低温向高温传导
    1995.10.30      中国科学报      气味与人类健康
    1996.4.23       中国医药报      气味医学  治理污染的希望
    1996.5.7        中国医药报      人菌之战的反思
    1996.5.17       中国科学报      藏在植物中的强力消毒剂
    1997.4.11       中国科学报      回归自然  人菌之战的必由之路
    1997.5.7        中国科学报      药业推动观念革命
    1997.9.2        中国医药报      观念革命与药业进步
    1998.8.19       中国医药报      外行人谈中西医结合
     附录二
    报道时间      刊物名称            记者姓名            文章题目
    1994.1        博  爱              尉颖颖          化腐朽为神奇
    1994.5.11     光明日报          王水录  胡立华    还地球一个清新
    1994.6        襄樊日报          王水录  胡立华    谁解其中味
    1994.6.8      湖北日报          王水录  胡立华    气味、气味学、气味市场
    1994.6        湖北市场指南报    王水录  胡立华    气味、气味学、气味市场
    1995.1.26     湖北工建报          令  冬          李德敏与他的气味学
    1995.10.17    中国医药报          本  自          说说气味学
    1996.1.29     襄樊日报            江  流          襄樊人又领风骚
    1997.1.29     人民日报           乔  杨          李德敏和气味学研究
 1999.5.9      中国医药报         唐由之          气味学──中医学的新发展
附录三
中国中医研究院名誉院长唐由之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原副院长王有森在新闻发布会的讲话
附录四
中科院前院长卢嘉锡为气味医学研讨会的题词:研究气味科学,勇攀科学高峰。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原副院长王有森的题词:把健康握在自己手中。气味医学还地球一个清新。
世界知名人士吴祖光的题词:气味学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新学说。
 
第三部份  气味医药新产品
用气味医学的理论指导药物研究,研究出的成果即为气味医药,气味医药有特殊的气味,担不能简单地解释为用气味治疗。气味医药的产品仅有一个,剂型为酒剂,工艺为渗漉。
本药获得的省部级卫生许可证九个,批准文号为:
鄂卫站食字[1992]第62号  商品名敏芝异味消
辽卫监健字(93)第007号商品名佳侣异味消
(94)鄂卫消准字第Y-048号商品名敏芝异味消,95年更名百毒克星
[1998] 陕卫消准字第1563号 商品名巨方强力消毒剂
[1998] 陕卫消准字第1640号 商品名天宝康
豫卫健用字(1998)GP-029号商品名敏芝异味消
冀卫消准字第J0206055号 商品名爽得皮肤粘膜消毒剂
卫消字(2003)第0274号商品名天惊牌消毒剂
卫消字(2004)第0063号商品名爽得牌消毒喷剂
获奖情况如下:
湖北省科技成果奖;
陕西省渭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一届世界传统医药大奖赛优秀奖;
沈阳市第七届工业新产品创新金星杯一等奖;
第五届全国杨凌农业科技博览会后稷金像奖(1998年)。
气味医药敏芝异味消的特性
一、称心如意的食品正味剂。常用食品添加剂的用途是改善气味增加味、改变食品物理性态、如膨松、酥脆、绵软等。敏芝异味消仅除去食品中的腥臭臊膻等怪味,对食品原风味无影响。
二、活血化瘀性能强,可保证长期卧床病人不患褥疮。
三、透皮性强,经皮肤用药可治疗体表和体表腺体炎症,治疗角膜炎、结膜炎只需在眼睑上涂搽,治前列腺炎可用药棉塞肛门内。
四、退热快,中低发热病人服药一次,20分钟后退热,不能服药的婴幼儿可在前胸后背处搽药即起效。
五、止泻速效,当天止泻。
六、治疗范围广,对细菌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和皮肤均可治疗。
七、对疑难杂症如乙肝、艾滋病、癌、肺结核、尿毒症有希望通过正规的临床试验而申请到新药证书,遗憾的是药物研究者无能为力。
八、解毒范围广,对自然环境产生的毒气、生产生活产生的毒气、动物的分泌及排泄物、尸体腐烂产生的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的大多数都有效,对人体危害最严重的甲醛、氨亦能消除。
九、消毒效果好,属高水平消毒剂,是唯一可内服的消毒剂产品。
提出气味医学观点已历十多个春秋了,虽然发表了十几篇论文,但是有一些观点太尖锐、太超前,很难发表出去,不过影响力还是有的,1995年中华医学会为我组织了一场气味医学研讨会,与会代表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和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的各大新闻媒体都到会采访,次日发表头版新闻。会议的东道主北京某公司得到了八百万科技贷款,只可惜挪做他用了。1996年8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情况汇编》向高领导层呼吁。
一个在偏僻小市、一个由父母子女组成的民间研究所做出这样的贡献不容易,靠个人宣传到这种程度也不容易。人微言轻乃世之常情,但是祖国需要高科技,人类需要高科技,高新科技出现了,不被重视和利用是非正常现象,我们希望通过申请科学技术奖达到上下沟通的小小目的。
 
襄樊市襄城区清菁气味科研所    李德敏
2006.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