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气味医学 > 文章资讯 > 科研成果 > 正文
推荐国家最高科技奖资料
作者:气味医学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3/16
 

三、被推荐人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

气味学是李德敏带领其妻韩玉芝和子女李晓、李梅心共同创立的。1975年开始,1994211率先发布信息,刊登在中国科学报“1993年我国基础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专版里,标题是“气味学及其应用”,原稿两万余字,因为版面限制压缩到三千余字。自此以后陆续在中国科学报、中国医药报、绿叶杂志等报刊发表气味学主要观点论文10多篇,2001年第十四期《科学新闻》周刊发表了8万言的学术专版,总结了1975年至2000年闻的研究成就。题目是“气味致病又治病,植物依天又医天”,副标题是“气味学与气味医学”。2001年至今日,仍在继续研究、补充完善气味学体系。其间,1995年在北京召开过气味医学研讨会,中华医学会主持,中国科学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等专家参加,卢嘉锡副委员长为研讨会题词“研究气味科学,勇攀科学高峰”。参加研讨会新闻采访的有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科技日报、光明日报、健康报、劳动报等十几家报刊杂志社。新华社发了通讯稿,在京各大报纸发了头版新闻,中央电视台在新闻30分播放研讨会新闻,中国科学报套红发了一个整版。作为一个学术研讨会,在中国这样隆重宣传尚属首次。1996819,人民日报发密件《情况汇编》,向中共中央委员和省部级以上班干部呼吁支持民间老专家的气味学研究。

气味学这一名词由于李德敏的首先使用,现在在中国网站上都检索得到,而在中国和外国词典上还没有出现这一名词。

李德敏给气味学下的定义是:“气味学是研究生物的嗅觉与生存关系的科学”,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是自然科学的一个空白领域。视觉建立了光学,听觉建立了声学,皮肤的触觉建立了许多物理量,唯嗅觉和味觉尚未建立相应的气味学和口味学。

在理解气味学之前要对气味学下个准确的定义:气味是陆地生物对散布在空气中的气态物质的嗅觉感受,或是水生物对溶解在水中的气态物质的嗅觉感受。这里讲的生物包括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活的生命体。

由于气味学没有建立,有关嗅的科学知识存在着许多误区和盲区,这些误区的盲区给医学、预防医学以及环境科学带来许多失误甚至是灾难。这些失误将在后面的文章中叙述。

气味学的主要观点首次发表在《科学新闻》周刊2001年第14期第26页至40页上,论文标题是“气味致病又治病,植物依天又医天”,论文的第一章第一节气味学的主要观点,共二十七个新观点,后来又补充了气味医学与气味医药的新发现,扩充为四十个新观点。登在中药创新网(www.zycx.net)上,中国科学院的网站(www.cas.cn)有报导文章的题目为“实践中的气味学”时间为2006811,文章说明气味学与气味医学在不间断地发展之中。

(一)李德敏的气味学新观点摘抄:

1.植物和微生物都有嗅觉;

2.气味是生物界的共同语言,生物不仅利用嗅觉感知外部事物,还释放气味信息与其它生物交流;

3.毒与非毒是相对的,同一种物质对不同的生物种的利弊是有区别的;

4.香与臭是与有益或有害相关连的,有益曰香,有害曰臭;

5.世界上不存在非气味物质,某种物质对某种生物无利弊关系的,该物质的气味就是某种生物的嗅觉盲区。反过来说,生物的嗅觉感知范围仅仅是该生物的生存相关连的物质,盲区很大;

6.生物的嗅觉不存在疲劳问题。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市久而不闻其臭现象的存在,是嗅觉的屏蔽作用,即有意识的某种长期存在的气味信号屏蔽掉,利于感知其它气味,被屏蔽的气味信号发生强烈变化时,嗅觉又能感知它;

7.动物的嗅觉功能

动物利用气味达到以下目的:寻食、辨毒、求偶、识别亲族、威胁或进攻、防御、记路线、划疆界等;

8.植物的嗅觉功能:

气味学把植物气味信号定名为五种“气味语言”,即:

 

 

 

 

 

 

① 邀请语言:花香引诱昆虫传粉,瓜果成熟后的芳香邀请鸟兽吃它为其播种;

② 警告语言:植物平时散发的气味,不让动物和微生物伤害它,意思是“我有毒”;

③ 驱赶语言:当动物接触它或伤害它时,它散发出比平时更浓烈的气味,以赶走它们;

④ 呼救语言:有些植物,当使用驱赶语言无效时,就发出求救语言,通知邻近的同种植物帮助它;

⑤ 应答语言:邻近植物接到求救气味时,在自身未遭虫灾时也发出驱赶语言(气味),帮助受害者驱赶敌人。

9.微生物的嗅觉功能:

细菌之间不直接接触能传递抗药性因子是通过嗅觉进行的。把产生了抗药性的细菌放在一个容器中,把未产生抗药性的同一种细菌入放置在另一个容器中,两容器间隔一定的距离,用一空气通道联接两容器后,经过一定时间,未抗药性的细菌也就产生了抗药性。而把空气通道隔断,抗药性就不能间接传递。这一试验表明,两容器中的的气味不同而彼此能够交流;

10.一种物质一种气味,物质不变其气味也不变,不存在气味相同的两种物质;

11.气味是最能代表物质的本质的外部特征,在绝对零度以上时,任何物质都有外层分子挥发掉的可能性,即产生气味,气味是生物嗅觉对物质分子的感受;

12.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有两大类:一是新陈代谢,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二是释放解毒物质,当植物遇到对其有害气体时,不是先吸收再分解,而是有意识地释放解毒物质(气体),这种解毒物质可以在干枯的植物中找到它。李德敏从不同的植物提取出来,可以解十万余种对人有害的毒气;

13.气味是一种波,符合波的定义。对生物界而言,其利用率高于光波、声波、电磁波;

14.气味有互补性,两种互补的气味遇到一起,两种气味完全消失。

(二)气味医学新观点摘抄:

1.嗅觉是生命的守护神,对一切生物皆如是;

2.人和动物都有免疫系统,植物有免疫物质,植物的免疫物质是它的次生代谢物;

3.生物对化学成分单一的毒物极易产生适应性,这就是抗生素、农药和一切化学抗微生物药产生四性(抗药性、耐药性、药物依赖性、蓄积毒性)的根源;

4.植物是利用复合物对付病虫害的,没有恶劣环境和病虫害,植物哪来一身金,一切植物皆有药用价值;

5.苦寒性药是对付动物的,而芳香性植物是对付微生物的最佳药物;

6.中医用四性五味辨药性不全面,五味指口味,味觉是辨营养的,嗅觉是辨毒物的,五味是指甘咸辛苦酸,是凭口辨的。所以中药扶正有余,祛邪不足。邪包括毒物和致病微生物;

7.致病微生物靠毒攻击生物的,它的毒即内毒素和外毒素,致病细菌靠它的膜蛋白腐蚀生物的细菌,病毒靠它的外壳蛋白穿透宿主细胞的细胞膜。致病菌和非致病菌的唯一区别是在它的膜蛋白有无腐蚀性。细菌吸收的营养成份来源有不同,致病菌吸收生物细胞内的成份,非致病菌吸收生物细胞外的成份。吸收细胞外的成份一般不会对生物造成伤害,所以不致病;

8.植物利用复成份对付微生物和虫害的,就对付虫害的生物碱而言,任一种植物的生物碱其化学元素是相同的,而元素的数量和结构式是不同的。如防虫害能力最强的夹竹桃有72种生物碱,黄连有27生物碱。复方中药是最科学的药物;

9.反食物链理论符合竞争的现实,食物链理论是片面的形而上学的。任何生物天生具有反被吃掉的本能,对植物和低等动物而言,这种反被吃掉的本能愈强大,其手段是产生毒物;

10.产毒与解毒的斗争是生存竞争的核心,要吃就得有解毒本领,消化是解毒的手段之一。反刍动物的解毒能力最强,它能吃许多非反刍动物不能吃的植物,食物广谱的动物标志它进化程度愈高。产毒与解毒的斗争贯穿生存斗争的始终,是生物进化的原动力;

11.强力消毒剂藏在植物中,但一种植物的灭菌能力都有限,集多种植物的灭菌成份旅港成为威力无比的灭菌剂,能杀灭一微生物。敏芝异味消(后更名为天惊消毒剂)就是利用十二种植物制成的灭菌剂。混交林和杂草丛的病害虫害少,单一农作物和单一林木病虫害就多;

 


 

  12.植物消毒剂的灭菌能力可以超过化学消毒剂中的灭菌剂,这种灭菌 剂是对人和动物皆无毒,它可以进行体内消毒,是最佳的抗微生物药,比广谱抗生素用途更广,所以被列为国家机密级技术项目;

13.杀灭微生物的最佳手段是破坏细菌病毒的表面蛋白,使之失去腐蚀生物细胞的膜蛋白的能力,腐蚀性是毒反应之一种.微生物的膜或外壳蛋白被破坏后,不仅失去致病,也丧失生存能力,所以说中药缴了微生物和械;

14.人类失去了对臭的警惕性才会造成工业污染,不知道或者不重视臭是有害的,才会生产和使用有臭的物质或工业产品;

15.李德敏发现芳香植物中有最佳的解毒物质,解毒范围广,解毒能力强,一药解百毒,以无毒解剧毒,敏芝异味消就是纯植物的广谱解毒剂,可以还地球一个清新;

16.癌症是毒物引起的,毒物细胞的增殖因子和凋亡因子失去平衡即癌变,细菌和病毒的内外毒素是癌变的诱发因素之一,治疗癌症的重要途径是解毒;

17.中毒是百是百病之源,解毒是万药之,致病微生物离开了内外毒素就不会致病。气味致病又治病,植物依天又医天。植物是动物的食源,又是治病的良药;

18.以植物防治植物的虫害,还是气味学的重大贡献。昆虫和鸟兽靠嗅觉辨别食物与毒物,把昆虫不吃的植物磨成浆喷洒在需要保护的农作物上,害虫就拒食,能逃则逃,逃不则饿死。用作防虫的动植物虽然对人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但很容易降解,不会有毒性残留,不会对益虫益鸟生成农药二次中毒,因此不会破坏生态平衡,也不污染空气、土壤和水源。防虫害植物可以就地取材,加工费极低,有了手册人人会用。一台打浆机一架喷雾器可也;

(三)气味医药的产品特点

1.把净化空气和体内解毒合为一体,把环境消毒和体内抗微生物合为一体,把医药、兽药、农药合为一体,这就是气味医药――解毒灭微药酒的特点。作为空气净化剂的消毒剂已经申请了12个许可证,作为三体合一的药酒正在注册过程中。

2.作为食品除异味剂,早在1992年就申报了食字号卫生许可证,其功能是消除食物中的腥臭臊膻霉味,用量合适的话不留药味,不影响食品原有风味,这种性能的产品是世界上唯一的产品。

3.作为尸体防腐剂可以和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防腐液相媲美,组织保持弹性 关键所在是细胞不脱水不澎涨,蛋白质不变硬。试验品经15年保持;

4.作为退热药性能超过病毒唑,退热机理是抗血凝。人体发热的血流不畅造成的体表散热不佳,解毒灭微药酒的抗血凝作用是病毒唑的4080倍。 发热病人服药后20分钟热全退,正常的人服药20分钟也会下降,血脂低的人降温效果不明显,血脂稠的人可下降.8以下;

5.中和多巴胺能止痛,解毒灭微药酒能中和多巴胺机理在于此;

6.按照消毒剂的解释,能杀灭芽胞的消毒剂就能杀灭一切微生物。李德敏仍做了六种病毒试验,计有HBsAg HIV-1H5N1H3N1SARS NDV

7.防控禽流感传染,只需要在饮水和饲料中加解毒灭微药酒,并进行鸡舍消毒,即可使同笼鸡不被传染,鸡体内查不出H5N1病毒;

.治疗非典公需要雾化吸入解毒灭微药酒,热立退,呼吸正常,不落后遗症;

.治疗乙肝的AIDS,每月血液中病毒载量降低2575%,可治愈。


四、主要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或技术创新要点

 一)主要科学发现

1.植物和微生物皆有嗅觉,嗅觉是生命的守护神;

2.气味是生物界的共同语言;

3.世界上不存在非气味物质,而生物的嗅觉皆存在盲区,能感知的气味是与生存相关的物质或物种的气味,有益的为正相关,有害的为负相关,无直接利用的物质的气味是嗅觉的盲区。某些与生存相关的物质的气味也闻不到,如空气、水,是因为它们是到处存在不需要刻意寻求的物质;

4.嗅觉是毒物鉴别器,有益的气味曰香,有害的气味曰臭,辨别能力与生俱来,对天然物质的辨别极准,对人工合成物的气味有时会判别错误,但中毒后会得出正确判别;

5.植物是利用复合物防止病虫害的,单一物质的药物易产生抗药性;

6.气味物质有互补性,利用互补性特征可以用互补气味净化空气;

7.芳香植物是最佳的灭菌剂和抗微生物药;

8.气味是一种波;

9.细菌病毒生命最脆弱的环节是膜蛋白和外壳蛋白,很容易被破坏,用芳香植物可以破坏它;

10.嗅觉能判别复合气味有毒无毒,但不能准确地分析出多种物质组合气味的化学成份;

(二)主要技术发明

1.发明了纯植物的无毒的广谙解毒剂,解毒范围包括烷烃类、烃类、。用机和无机的氨氮类化合物、甲醛、丙酮、硫化物、四氯化碳、氯仿、动物毒素、植物毒素、微生物毒素、燃烧产生的毒气和混合毒气等;

2.发明了纯植物的无毒的消毒剂和抗微生物药;

3.发明了纯植物的退热药;

4.发明了纯植物的镇痛药;

5.发明了纯植物的消炎药;

6.发明了抗癌药,无副作用;

7.发明了尸体防腐剂,保持尸体原形有弹性。

(三)技术创新要点

1.一药多服法,可以口服、注射、雾化吸入、灌肠、外敷;

2.一药多用途,技术发明的七种药为一物;

3.植物药的有效成份的提取工艺的新颖性和先进性,保证了药物的高质量,关键技术是药材分类提取,不以生药量配伍,而以每味药的用效成份含量配伍;

4.从解毒中草药中寻找抗微生物药的成功的秘诀;

5.用生物三界相生相克的观点,以气味医学理论为依据筛选植物药材,才创造出奇迹,跳出扶正祛邪的老套路。

 

八、被推荐人工作单位意见

 

 

全人类都在积极寻找不产生抗药性的抗生素,希望有对付一切病毒的新药出现,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问题已退居次要位置,因为首先是要活命,其次才是健康。美国政府投入两百亿美元动员一切科研部门研究癌症,作为美国建国两百周年的献礼,得出的结论是科学技术尚未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美国政府向全世界许愿,谁解决了癌症就给谁铸一个与真人等高的金像。

李德敏一举解决了上述五个问题,如何解决的?请登录www.zycx.net网站,二百页检测报告、数十篇论文让您一目了然。

他们在中国科学院的报刊上发表了七篇有影响的十万多字的学术论文,1995年在北京召开了由中华医学会主持的学术研讨会,惊动了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和多家的报社相继报道,作为学术研讨会是史无前例的高规格。中国科学院前院长卢嘉锡、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唐由之、中国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前副院长王有森都给予极高的评价。卢院长题词“研究气味科学,勇攀科学高峰”。唐由之院长撰文题目是“气味学使中医药学有个大发展”。王有森副院长在新闻发布会讲“……由于该消毒剂是一种纯植物制剂和具有杀菌力强的两大特点,因此,该消毒剂的发展潜力很大,今后必将由该消毒剂派生和发展出一些其他对人健康有益的产品”。

把植物制成无毒的消毒剂,使预防疾病成为每个家庭都可以开展。用体内消毒法治疗各种疾病,使缺乏医药常识的平民百姓可以安全有效地为自己治病,解决了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难题。少花钱少住院,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难题迎刃而解。新药办证难办证贵才真正是摆在中国事业的头号问题。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秀才会看病在历年前是普遍现象,如今的非医学的大学生对医药卫生知识可能是白丁。

 建议申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襄樊市襄城区清菁气味科研所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科研所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南街168号家属院3号楼2单1楼 电话:0710-3515449 E-mail:xfldm1936@163.com
    Copyright © 2006-2011 襄阳市襄城区清菁气味科研所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