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气味医学 > 文章资讯 > 焦点评说 > 正文
中医衰败原因之我见
作者:气味医学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3/16

传统医学是人类历史上都曾经发生、发展和广泛应用过的一门科学和技术,是人类共同创造出的灿烂文化,其历史功绩是抹不掉的。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不仅历史悠久,其发展高度堪称首屈一指,中国少数民族的医学也为之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中医是传统医学的杰出代表。

在解剖组织学、细胞学、分子学、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没有创立之前,人类还不知道细菌和病毒为何物时,要求中医具有现代科学知识解释病理或药理,等于要求不会说话的婴儿会读书写字一样荒唐,十八世纪以前,中医理论和实践堪称科学奇迹。

随着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回过头来看过去的中医(包括传统医学的全部)免不了有些浅陋、不足或谬误。这相当于一个大学毕业生、博士、院士审查自己小学、中学时的作业一样。学过微积分的人不能认为算术、代数知识的浅薄。掌握了现代医学知识的人未必就能弄懂中医理论,传统医学能治的病现代医学未必能治,中医学不能淘汰,但中医学要跟上时代步伐,要发展还要创新。

人们存在着这样一种错误观念:中医向后看,越古老越好,中医掺进了现代科技就是对中医的背叛。请问:谁给中医或传统医学断代?哪一个朝代、哪一年、哪一个名医、哪一部中医著作算作传统医学的休止符?谁规定的中医不能使用现代科技成果?

现代医学是科学进步的产物,它综合利用了人类科学技术的多种成果,怎能将现代所使用的一切科技手段统统归功于西方医学?或者说只有西方医学才能吸收利用任何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由于产生时代背景的不同,其差异很大,前者偏重宏观科学,后者偏重于微观科学,这里仅是说偏重,不是说前者中没有微观,后者中没有宏观。这里不谈论两者的差异,也不谈孰是孰非,两者没有对立,不能相互排斥,要溶合或融合。溶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合是合二为一,分不出彼此。

不容否认,西医理论与西药更容易被现代人所接受,而传统的中医药(不包括现代中医药)不易被现代人所接受,西方医学迅速占领全世界是理所当然的,传统医学(包括本民族的医学)在世界上多数国家销声匿迹了,不等于说传统医学也必然在中国消亡。笔者认为,于此恰恰相反,中医遇上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在维系生态平衡、征服环境污染、征服致病微生物、战胜顽疾方面,特别是应对可能发生的流行性疾病方面,中医大有用武之地。笔者三十年的研究雄辩地证实,对付环境污染和对付各种感染性疾病非中医莫属。笔者研制的一种中草药制剂可以消除环境中十万种化学毒物,占三十万种化工毒物的1/3、常见毒物的80%,能还地球一个清新。还是这一种中草药制剂,能杀灭体内体外的一切微生物,对当前的顽疾诸如癌症、乙肝、艾滋病、非典、尿毒症、结核病、哮喘等有起死回生之功效。

道理非常简单,我将生物三界间的相生相克关系理出了头绪,又将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理出了头绪,借助于植物的防身武器作为药物,对付毒物、对付致病微生物。

在研究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相生相克斗争中,发现了生命科学理论中的错误和盲区,总结为二十七条,这二十七条错误和盲区,导致了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出现失误,失误之大莫过于中医的以五味辨药性与西医的以单一化合物治虫治微生物,中、西医不纠正这一重大失败,便永远走不出困境,人类的灾难便没有头。

为什么会是这样?答案在我的另一篇文章走出生命科学的误区,实现人类自救中讲的最清楚,这里不想老生常谈。请在www.zycx.net(中药创新网)上查阅,这里仅作提示:味觉是辨营养的,嗅觉才是辨毒的,营养药用舌辨,杀菌杀虫药要用鼻子辨,气味是生物界的共同语言,嗅觉是生命的守护神。中医用四性五味定药性很不全面,中医治急性病效果差源于此。西方给药物的定性是已知成份的单一化合物,殊不知细菌和昆虫对单一成份毒物易产生抗药性,植物是利用复合物防虫防细菌的。嗅觉能嗅出气味,但不能分析复合物气味中的各种成份,分辨不了也适应不了。

中医衰败的原因很多,主要的有:

一、中医典籍多系古文,难懂,学习的人必少,学通的人更少,不懂当然不爱不信。中国人以中医历史悠久而自豪,以典籍深奥难懂为珍贵,以原汁原味为正宗,宁食古不化,不愿译为白话。固然,翻译有困难,比看不懂总要好一些。

二、中医用语不大众化,虚实表里、气血营卫等不直观,有点玄,病人听不懂医生所云。中医又忌用西医名词,人为造成医患之间的隔阂,有脱离群众之嫌。

三、过分强调辨证施治,一人一方,给中药成药化设置障碍。中药不成药化,就不能从医生手中解放出来,不能走市场化道路。

四、中医过分强调扶正祛邪。历来中医驱虫就是从祛邪入手的。中医所使用的药材,其中有许多抑菌杀菌作用,中药研究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不能回避。祛邪亦能扶正,对许多病用祛邪扶正法更易收到药到病除之功效。谈祛邪,就回避不了邪是什么细菌病毒,是什么化学毒物问题。不要怕讥笑离经叛道,中医运用现代科技不丢人。

五、中医与现代科技接轨慢,用现代科技手段武装中医发展中医正是捍卫中医的表现。西医广泛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是生命力强之所在,使用复方治病,使用不经提纯的天然物质治病,仍然是中医,治症或治病不应作为划分中西医的标准。

六、中药申报新药证书时,必然交出真正配方和工艺,就是侵犯中医的知识产权,中药成药公开配方后就受不到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真正有效的中成药是永远不会申请中成药注册的,是政策本身在扼杀中药的发展,此政策不废除,发展中医只能是一句空话。

七、中医行医要证,阻断了师徒传承和自学成才之路。西医的知识在书上,中医的知识在民间。解放前,特别是在十八世纪之前,中医遍布村村寨寨,医院很少,医生很多,秀才和老年人都掌握一定的中医知识,其中一部分人身怀绝技,西药出现以后,工业化生产的药片侵入中国,个体中医无竞争力了,民间中医几乎绝迹,中医失去了生长的环境,不仅新中药难出现,老中药也随人亡入土了。中医医药不分家,每个中医都是新药研究者,中医开出的一个处方,就很有可能成为一种特效药,西医能研究新药者能有几人?

中医药的优势在政策控制下消亡了,悲乎!中医在中国古文化中占重要地位,今后将永远成为历史陈迹了,十三亿中国人传承中医的权力被无情地剥夺了。

 

                              李德敏            20061019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科研所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南街168号家属院3号楼2单1楼 电话:0710-3515449 E-mail:xfldm1936@163.com
    Copyright © 2006-2011 襄阳市襄城区清菁气味科研所 All Rights Reserved.